高考前30天 保证一切“正常”很重要
本文选自刘称莲——家庭教育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30天,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也就是那么一段不长不短的日子,然而,对于家有高考(微博)生的家长(微博)朋友们可就是异常漫长且备受煎熬的一段日子了。作为2011年的
本文选自刘称莲——家庭教育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30天,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也就是那么一段不长不短的日子,然而,对于家有高考(微博)生的家长(微博)朋友们可就是异常漫长且备受煎熬的一段日子了。作为2011年的考生家长,我是深有体会的。人家说,家长是考生的“后勤部长”,那么我们如何做好这最后一个月的“后勤部长”,保障奋战在前线的孩子能坚持到最后,打好高考这漂亮的一仗呢?
高考越来越近,周围的火药味会越来越浓,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家长要把重点放在保证孩子的一切“正常”上——心态正常、身体正常、复习正常、发挥正常,如此,也就算是成功的高考了。我觉得要想孩子“正常”,家长首先要保持“正常”,至少要表现得很“正常”才是。
首先,家长们应该保持正常的心态,明白高考的主体是孩子。考前这一阶段如何学习,6月7日如何考试,那都是孩子们的事情。家长要做的就是要信任孩子,相信他有能力完成最后的学业,并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战高考。对孩子的考试要有平常心,不把过高的期待强加于孩子,且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在内心里要想清楚,无论孩子的高考成绩时什么样的,都一如既往地爱自己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家长在最后这一阶段的陪考就会比较放松。而家长的放松与否,对孩子的情绪影响很大。
我的一个邻居就很焦虑,她到最后的时候都不行了,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干不进去工作。每天晚上孩子回到家,她在家呆着,总觉得会干扰孩子的学习;出去散步,又担心孩子没在学习。就在这样的纠结中,人都瘦了一圈。关键是,她这样的情绪影响到了孩子,有一阵子,孩子的情绪就特别低落。后来,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适度做了调整,孩子的心情也平复,最后考得非常不错。
所以说,要想孩子能一路保持好的状态,家长的心态非常关键。
其次,家里的生活节奏要保持正常。我的女儿是2011年的考生,在她的高三阶段我就一直比较放松,该干吗干吗。我每天就做我该做的。早晨我不到6点就起床,在她起来前把早饭做好。白天我干我的工作,有空的话会约上朋友们出去玩玩,晚上女儿上晚自习,我会给她做夜宵。这一切,都是过去的节奏。就算到了最后阶段,我也是每天晚上按照我的作息时间在10点多一点就上床休息了。我明白,我不能代替孩子做任何事情,我所能做的就是打理好她的生活,让她吃好喝好,让她的生活保持正常。女儿高三阶段,先生也一直没有停止看他的电视,晚上女儿回来,他还邀请女儿和他一起看一会。看我们一切都很正常,女儿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就想以前的每次考试一样,按部就班地准备着她的高考。
我感觉在生活上,如果有些家长过去很忙,到了这个阶段确实可以把时间往家里倾斜一些,早一点给孩子准备饭菜等等,但没有必要刻意做出太大的变化。还有食谱、环境等等,一切维持跟原来差不多的样子是最好的,否则会给孩子无形的压力。
还有,我感觉家长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高考越来越近,孩子的弦会崩得越来越紧,有些孩子甚至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比如有些女孩子动不动就哭鼻子,有些男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这些都是孩子压力大的表现。这个时候,家长切忌指责孩子,而要对孩子表示关怀,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抱抱孩子。如果孩子愿意倾诉的话,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让孩子把他的情绪宣泄出来。只有宣泄出来,孩子才能投入下一轮的学习。
一天晚上11点,我的微博上收到一个女孩的私信,告诉我她在宿舍里用手机给我发信,她说她睡不着觉,心里非常担心,怕考不好。我就让她把她的担心都统统地说了个遍,然后问她:“我们可以去睡觉了吗?”她很放松地说:“谢谢阿姨!我觉得舒服多了。”其实,孩子们只要把他心里埋的东西都说出来的话,情绪也就差不多没有了。所以,家长不妨多听孩子说一说,对他们是有好处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