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学习看到孩子的优点
一张白纸上有个黑点,我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这些年透过自己不断学习,我渐渐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孩子若有85%的优点,15%缺点,
一张白纸上有个黑点,我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这些年透过自己不断学习,我渐渐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孩子若有85%的优点,15%缺点,大部分的家长都忘记看见他的优点好处.所以,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孩子需要一个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个「比马龙」定律就是:你用什么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当学校的老师都放弃他,认为他一无可取,把他带回家交给他妈妈时说:「笨蛋还给你」,爱迪生的妈妈却对他说:「别人看不起你,妈妈觉得你不错」。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信。
我曾经在精神病院辅导过一位台大医科毕业的病人,透过对谈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发现他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得过第2名,从中让我体认到承受高压力(高处不胜寒)的人容易失败且败得很惨!
其实失败可以带给人经验和阅历,两者加起来则形成智慧;我们究竟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会读书的人还是有智慧的人?
培养孩子成为具有智慧(思考.想象.创造力)的人
会读书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作出对的答案(拥有的是记忆力);有智慧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找出错的地方,或是从错的答案里找到对的地方(拥有的是思考想象 和 创造力)
会思考、会动脑的人可能在学校的表现差强人意,然而记忆无法长久,因为我们的脑总是重复在作记忆和遗忘的工作,许多的答案也随着时空变化而有不同。现有科学知识在8年内许多都被新的结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随着地壳变动而改变,每年实际高度都不同;1904年莱特兄弟发明飞行器才开始有「飞」的名词产生;过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将来可能是光速.因此,记那么多东西干嘛?脑袋如果背太多东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会背,不会想(思考),脑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来一样。
曾经有记者问过我,我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乐和记得爱我。
许多人是用钱养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会希望孩子怎么对我?他们以后会有什么记忆?会想到爸爸给过他什么?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么?我会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儿子是一起骑脚踏车、泡汤、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脸、骂小孩,晚上是吃饭、沐浴、更衣、骂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间不是这样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为一个人
教育的目的归要一句话是教他成为一个人。
我们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这样吗:
1.每天忙得像猪,每天作牛作马(动物)
2.每天活得像机器(会动的人.会走路的殭尸,还是年轻的老头?)
你的伟大的贡献只是工作吗?我们读了那么多书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读书、努力工作、拚命赚钱,最后是养病。
读书和工作并没有最直接的关系,并不是很会读书就会当总经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种能力(耐),读书和钱只是一个媒介,最终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说是为了编织一个梦想,一个活生生的梦,快乐有趣的梦。
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
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这比读书更重要,会成为一辈子受用的资产,也是现今社会所欠缺的东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没有用,医生不慈悲,对病患不能视病犹亲,就对社会无用;一流的化学家不慈悲,制造毒物来害人就是恐怖分子,也对社会无用。
我有个朋友是医师,他说他每天开药时都很挣扎,为了平衡自己,他在开药的同时,也提供养生数据给病人,希望他们身体健康,下次别再来。其中有个养生方法是:天天要运动.好好睡个觉.慢慢吃顿饭。
有人一早起来就喝咖啡和茶,难道一早起来还这么累吗?不健康的人,脾气会不好,就不会以身作则。(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