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冬季抑郁症高发 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高考压力导致学生想寻死 高三女学生小邓(女 17岁)即将面临高考的压力,原本勤奋好学的她,越临近高考,就越有抵触的心理,产生了
高考压力导致学生想寻死
高三女学生小邓(女 17岁)即将面临高考的压力,原本勤奋好学的她,越临近高考,就越有抵触的心理,产生了厌学情绪。近4个月的时间里,小邓上学回到家后都闭门不出,上课时也常常坐着发呆。老师发现小邓表现异常后,将她的情况告诉了其父母,父母与她多次沟通都没见好转,小邓就是不言语。父母害怕女儿想不通来“绝”的,便四处打听,“连哄带骗”将女儿带到心理康复中心,接受心理治疗。
在和小邓沟通的过程中,让王主任感到吃惊的是,小邓竟然对生命和死亡的话题很感兴趣。她说:有时候放学走在马路上的时候,我很想让车把自己压死;我想过父母的悲痛,但我也许会带着他们一起走。小邓由厌学到焦虑到抑郁,如没进行及时的治疗而导致抑郁的极端行为,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据专家介绍,人生有四个心理诞生期:出生期、青春期、更年期、临终期。生死期是两极对应,青春期是性能力发生期,更年期是性能力退化期。所以,青春期和更年期是心理问题多发期。尤其是青春期,不但是性能力成长期,也是人格心理的成长期,自我意识综合期,在这期间,有学业压力、父母压力、社会压力,面对各种压力,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做父母的切莫忽略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要强的家长“逼”出孩子心理疾病
小董 (女 10岁 )是南昌某重点小学三年级学生 ,一直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突然之间对学习没兴趣成绩急剧下降,并且在上课过程中伴有眼睛不停眨动半边脸有抽搐现象,但在医院进行检查后却未发现任何病症。在各医院检查都没有任何异常,小董的家人便带她前往精神病医院看精神科。
经过医生与其家人的沟通后,发现小董的妈妈很要强,见单位一同事的孩子样样都好,便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之余参加了绘画组、舞蹈班等训练。小董的舞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绘画却不太好,在绘画培训班上课的时候也经常走神。在和绘画老师交流的时候于是很紧张,便开始不停眨眼睛,时间一长成了习惯。也是由于这些,导致了小董经常性的焦虑、害怕,不愿与别人接触,觉得不如人,加上家长的一味指责,思想压力很大,认为自己得了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看心理问题。孩子的自我认可能力和对周围的辨别能力很差,心理承受力太弱,大脑皮层功能尚未完善,内抑制力较差,认知水平低不易分化,受到刺激后很容易泛化。所以,心理问题易转化为心理障碍,从而引起挤眼、歪头、缄默、退缩等行为。
王主任告诉记者,这些来看病的孩子大多才只有8、9岁,年纪这么小就有这样的思想压力和负担,作为家长也应该及时地关心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别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在给小董治疗时,医生主要是帮助她慢慢消除紧张,重新树立学习兴趣,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并实施有效的引导,同时对其父母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治疗。
相关链接
所谓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
“心理体检”查什么?
据了解,目前“心理体检”普遍采用国际公认的量表对被测者进行问答式测试。测试分为智力类、个性人格类、情绪类、亚健康状况类、婚姻家庭类及生活满意度等测试类型,每一类别下都有多个不同的量表可供选择,心理医师会根据回答者的答案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定回答者是否患有心理疾病。
国际心理健康标准
●身体和心理上的完好状态;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彼此谦让;(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