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目全解析(3)
山东卷:【材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
山东卷:【材料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请考生自拟题目。】山东卷抬出了孙中山老师名言,由于信息不全,只有材料没有写作要求,不太好说命题侧重点是在哪里,不过仅就材料本身,可概述为“革命成功不能缺少的N大因素”,推而广之即是“做事成功不能缺少的N大因素”,如果命题人不是想让考生就“中国改革”这不可言说的话题写篇古代策论的话……而“成功的几大要素”,就材料中提到的要点,首先“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以天下为己任虽死不回,不要灰心丧志,不能畏难缩步,全力以赴,还要知天下大势、合人情天理,则事情才会成功。若真是如此,这道题算是非常直来直去的逻辑,考生只要有基本阅读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即可破题。(王乃中)
江西卷:【今年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这个题目的两句话分别对应着两种处事态度,其一是不要只盯着不足也要懂得发掘和关注手中拥有的资本,其二则是不要满足于既定的成就而要去追求更多的目标,前者拥有的是资本,后者拥有的是收获,一个是懂得珍惜现有的,一个是懂得不断追求可得的。可以在作文中侧重一点做主要展开,也可以二者平衡寻找其辩证关系。(王乃中)
重庆卷:【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由于题目信息不全,不知道究竟是要求我们“自选角度”还是“结合材料总结”,因此无法确定地判断立意角度的自由度有多大。从门卫的角度,可以写“善于观察日常、善于思考”,这也恰恰是高考作文需要考生做到的事——从日常小事中提炼大道理;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人情味”这个角度来提炼,因这个人是向门卫打招呼的唯一一人,颇可以从“拯救冷漠生活中唯一的温暖”的角度来概括门卫的行为。此外,从被关在冷库里的人的角度也可以提炼出立意重点,颇具佛家意味的“种昔日因得今日果”,往日的微小善意,日积月累之下,亦可以变成今日的救命稻草,这是无心之善,但冥冥中自有善报。“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样可以大做文章。而比较稳妥的选择是从后者也即是被关者的角度来看,因为它明显更符合“整段材料”主要想说明的事情。(王乃中)
安徽卷:【材料题,一个梯子竖在那里,有人在梯子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请考生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从生活常识看,竖着放的梯子倒下来容易砸着别人,上溯母题,写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虽然不易拉开区分度,但的确稳妥保险。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考生占便宜了。审题方面,这个题目隐含的危险在于:可能会有考生关注那个写纸条的人,为什么只写了纸条,而没有把梯子放倒,进而开始就“说”与“做”开始大发议论。然而,本来“说到与做到”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题目,更关键的是,纸条上“不用的时候”可以理解歧义:万一梯子还用呢?不放倒梯子其实有着充分的合法性。(刘纯)(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