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安徽数学卷评析 有新意有难度(图)(2)
文科第(21)题和理科(18)题是一道共用题,但尊重文理科考生的差异,在试卷中编排位置不同。命题者别具匠心地将数列与三角函数糅合在一起,通过巧妙生成数列的面貌呈现,全面考查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两
文科第(21)题和理科(18)题是一道共用题,但尊重文理科考生的差异,在试卷中编排位置不同。命题者别具匠心地将数列与三角函数糅合在一起,通过巧妙生成数列的面貌呈现,全面考查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两角差正切公式等基础知识,着力考查倒序法、裂项法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新情境下的灵活应用,从学科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层面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精心设计问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及综合解题能力的考查达到完美的统一。
加强应用考查,贴近生活实际
突出对应用能力考查,关注生活生产实际是安徽数学卷一贯的风格,今年的试题更是亮点频闪。如文科第(20)题,以某地城市化进程中粮食需求量逐年递增这一社会现实为背景,重点考查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及运用回归线性方程进行预测。这部分内容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占有一定篇幅,若忽视统计思想的教学,则演化为死套公式的算术计算,试题引导中学教学回归统计的核心思想,学会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升解决统计问题的能力。又如理科第(20)题,以全球关注的核安全问题为载体,通过分层设问使得试题既具开放性又具可控性,试题渗透了对解决问题方案的优化思想,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构建恰当的数学模型,鼓励学生猜想、探究、论证、迁移,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探究的结果与常理相符,体现了“能者为先”的理念,完美地回归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纵观全卷,命题视角独特、立意清新、设问巧妙、情境设置合理,引导中学数学教学更多地回归教材,回归本色教学,重视知识的生成、发展、迁移、归纳和拓展,提高基本解题素养。总之,2011年高考安徽数学卷为高校分层选拔人才提供了可靠依据,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合肥市教研室数学特级教师 许晓天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