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经验交流 > 专家讲座 > 文章正文

高考作文怎样得高分

时间:2011-06-04 14:40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写就考场高分作文是每一个莘莘学子的追求。高考(微博)作文怎样得高分?双十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许序修老师认为,重视“把握规律与灵活变通”、“辩证思维与联系实际”、“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这三方

  写就考场高分作文是每一个莘莘学子的追求。高考(微博)作文怎样得高分?双十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许序修老师认为,重视“把握规律与灵活变通”、“辩证思维与联系实际”、“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这三方面,高分作文就不是梦想。

  把握规律与灵活变通

  高考作文命题,万变不离其宗。一般来说,高考作文命题与当代文明发展的进程关系甚密。仔细分析,考的无非是“自己与自然、社会、他人、未来的关系,及由此体现的人生价值取向问题”。

  如今年厦门市第一、二次质检的作文命题《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前行的力量》,考的便是自己的生活、生存、人生的努力、追求、奋斗的呈现方式与自然、社会、他人、未来的关系问题。

  省质检的作文命题《有益与无益》,便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辨作出理性推断,进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取向的问题。据此,考生考前如能潜下心来,好好思考这些问题的方方面面,具体、细致、认真地改好写过的作文,并在高考作文时举一反三、灵活变通,无论面对何种命题,审题立意就有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作文就会纲举目张、成竹在胸了。

  辩证思维与联系实际

  具体题目具体分析。近期盛行的作文命题多是思辨型题目,如“有益与无益”、“常与变”、“勇与畏”等,近期报刊上思辨型的文章也不少,如《“键对键”取代不了“面对面”》《“天眼”与“心眼”》《“老实人”与“老好人”》等,这些题目,都需要辩证分析。

  写“有益与无益”,不能简单地推断哪是“有益”,哪是“无益”,而应一分为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分析问题,从而得出合乎事实及规律的价值判断。有的事情表面上看是“有益”,实质上是“无益”,同样,有的事情表面上看是“无益”,实质上是“有益”。

  写“常与变”,应该意识到遵循规律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灵活变通并不意味着可以违背规律,只有遵循规律与灵活变通才能更好地获得进步与发展。

  写“勇与畏”,就要意识到“勇”不是无视自然、无视规律、无视历史、无视事实、无视生命,逞无知鲁莽之勇,畏不是屈服邪恶、屈服假丑、屈服腐败、屈服强权、屈服残暴,呈懦弱无能之畏;勇应该是实事求是,嫉恶如仇,公正无私,直面缺失,坚持正义,捍卫真理之勇,畏应该是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历史、敬畏真理、敬畏法律之畏。

  写厦门市第三次质检的作文题对“最时代”的看法,应认识到任何时代,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以“最”自居,当是虚夸不实之言,是当前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等社会流行病的体现,同时也应看到,对“最”的追求,也是一种时尚的表现,反映了当今人们趋利逐好的感性化、理想化流行趋势。这样辩证思考,完善、深化认识,才能写出有水平、有品位的作文。

  辩证思维还要联系实际,使文章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

  有个学生写厦门市质检“前行的力量”的材料作文,在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抑或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表明,单纯靠一种因素都无法决定“前行的力量”,“前行的力量”受多种因素制约时,举“5·12”大地震灾后复建的例子,作文写道:“‘5·12’大地震灾后复建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诞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同心戮力,离不开各对口援建单位的鼎力相助,这就是地震灾区前行的力量,也是中国人民前行的力量。”这样联系实际,理性思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显示了语言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作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写自己熟悉的,体验充分的,反复消化的,认识深刻的东西,这样写来才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自然流畅,得心应手,无论抒发情感还是阐发见解,都能体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所不为”就是不写自己不了解、不熟悉、认识肤浅的东西。即使命题较为宽泛抽象,离自身的认识实际较远,也要尽力将其具体化,使其符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思想认识。如果不切实际,不顾自身的认识水平,生搬硬套,机械拼凑,必定会弄巧成拙,既写不出自身的特点,又写不出自身的水平。只有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才有可能写出真切感人、至情至理的好作文。(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