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北京卷)物理试题解析(2)
今年北京的选择题没有太大的变动,基本符合之前的命题规律。8道小题,其中3道预留题没有发生变化,依然出现在了13~15题的位置。光学、原子物理继续保留,被取消的热学部分由近代物理替代,总体形式和分值依然没变
今年北京的选择题没有太大的变动,基本符合之前的命题规律。8道小题,其中3道预留题没有发生变化,依然出现在了13~15题的位置。光学、原子物理继续保留,被取消的热学部分由近代物理替代,总体形式和分值依然没变。命题组“以面为主”的思想继续得以保持。13题考察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纯粹书本知识,非常容易得分;14题考察光的各种性质随频率的变化情况,15题以估算题的形式考察原子物理中的基本公式——爱因斯坦质能方程,都是比较基础和常见的设问方式,一般学生拿全3道题的18分问题应该不大。
后面的5道选择分布在了力学和电磁学的常见考点上。3道力学题:16题的万有引力、17题的机械振动机械波的出现毫不令人惊讶,设问也比较平和,细心和扎实的学生拿分也没有什么悬念。而比较出人意料的是第20题,考察运动学中图像分析。这道题原本应当是新信息题的预留位置,但20题的题干中并没有出现“以下的情景也许你并不了解,但你可以运用你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段新信息题的标志性文字。可是仔细研读,却发现这道题中的图像分析虽然没有超出考纲要求,但确实不在高中平时学习所需熟练掌握的范围内,需要一定的理解高度和分析能力才能解决,又比较类似于新信息题的命题思路。这道题难度还是比较大,但它更重要的意义是暗示了我们,对于选择题的压轴,新信息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学生“推理能力、探究能力”这两项新课标新提出的要求的这一内核。
两道电磁学试题的出法也让人有些意外。第18题考察到了电容器的电容。虽然难度很低,但是作为北京的物理高考来说比较生僻。自04年至09年,北京这六年高考物理的选择题48道题中从未出过对电容器的电容的考察,倒是在06和07年的大题第一题简单考察过电容器的相关知识。最近三年的高考选择题在不断强化电场这一章节的内容,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第19题考的内容比较经典,交变电流,但考法比较新颖,要判断电感线圈对电流的影响并选出正确图像。这一题的出题思路与原大纲卷中对交变电流的考法大不一样,也值得我们关注。
总体来说,今年物理试题的选择题部分出得非常的具有北京特色,但又融入了新的元素与思想。8道题中,近代物理(相对论)取代了热学,和原子物理、光学一同依然占据了3个席位;力学中占据3个位置仍然是老三样:万有引力、机械振动机械波、运动学,而且和08年相同,依然是在运动学上出新信息;剩下的2题电磁学比较值得关注的。电磁学今年考察的两个点,一个是电容,一个是电感,是高中物理一直较为忽视,但是在当代信息技术中极为常见的基本电路元件。一言以蔽之,今年的北京高考选择题难度适中,在很好的保留了北京特色的同时,更加贴近了生活实际应用,而且还成功的凸显了对物理中图像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视,非常规范而且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值得我们好好研习。
2、实验题
今年的物理实验题非常的平和,出题方式和内容相当保守:两个电学实验,都是稳恒电流这一章中要求的,考察的是电表的改装和半偏法测电阻,都是课本上要求的经典电路实验。其中第一问是在研究改装电表的过程,第二问是在对改装电表进行误差分析与校准。逻辑非常清晰,设问方式也比较常见。实验题的难度和题型都把控得当,但也没有太多的新意。只要细心而且平时注意积累,一般学生拿到15~16分应该问题也不大。
但在形式上,今年的实验题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往年的两个小实验,都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是彼此独立的。而今年其实就是一个实验:电表的改装,只不过第一问是在研究改装电表的过程,掺杂了一个半偏法测电阻。第二问纯粹就是误差分析。是否改两个独立实验为两个彼此相关的实验是新课标实验题的一种出题方向,还有待我们研究。
3、解答题
解答题共三题。第一题(题号22)考的是能量守恒在曲线运动中的运用,纯力学题;第二题(题号23)考察的是传感器,但本质是霍尔效应,也就是电磁流量计和磁流体发电的原理,涉及到电磁复合场,本来理解就不易。最后还有一个将难度拔高的开放性问题,所以显得更加麻烦;第三题(题号24)考察的是在直线运动与完全非弹性碰撞中能量和动量的守恒,模型比较基础,但数学模型较为复杂。这么看来,三道题的总体难度应该并不低。但恰恰相反的是,平时注意积累的考生在见到这三题时应当觉得非常的兴奋,因为虽然这三题并不容易,但这三题的情景和出法对于北京考生来说已经是非常的熟悉。(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