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经验交流 > 专家讲座 > 文章正文

2010高考语文全国I卷总体稳定 北京卷增延伸题(2)

时间:2011-01-08 12:59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今年的现代文阅读,一个是科技说明文,一个是大阅读。科技说明文在前面的两年都考的是跟文化联系非常紧密。09年考的是文字,跟文化联系特别紧密。2010年考的是跟现实生活非常接近的,比如说细菌,这个东西对人的情

  今年的现代文阅读,一个是科技说明文,一个是大阅读。科技说明文在前面的两年都考的是跟文化联系非常紧密。09年考的是文字,跟文化联系特别紧密。2010年考的是跟现实生活非常接近的,比如说细菌,这个东西对人的情绪,甚至跟我们的食品、抗生素都会有一些关系。所以,也是跟我们生活比较接近的。

  我们连续从2008年到2010年,选择题都是三个,都是5、6、7,而且这三个题目的题干基本上都是选择都是不符合文意的,另外三个选项都是符合文意的,也就是给同学设置题目的时候降低很多难度。

  还有一个现代文的大阅读,如果同学以前上过我们的课,我们在课堂也说这样的意思,考试本身是一种思想强化的工具,国家会通过现代文阅读的设计,给同学一些非常好的宏观价值的引导。比如我们以前的国家卷中看到阅读文是散文《总想为你唱支歌》,讲的都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人们通过顽强的精神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和坎坷,迎来非常美好的生活。今年考的这篇文章跟以前在08年国家二卷中所看到的马樱花那篇非常非常接近。08年国家二卷的马樱花,当时说在过去文革的黑暗社会里马樱花生长特别不好,而在新社会生在阳光下,长在新社会里,马樱花开得非常灿烂。我们在过去的社会里,感觉油灯非常昏暗,但是在小小昏暗的灯光中我们还要坚持学习,新社会我们感觉有更多照明的设备,于是我们就生活在一个非常美好的社会里,鲜明的体现出过去社会不好的落后的部分,但是人们却在这种困难的社会中顽强的精神,同时也通过对比的手法体现我们在光明的社会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去好好学习,去面对美好的生活。

  这是我对于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的看法。

  主持人:除了阅读之外还有像语言的应用的一些题目,您是如何评价的?

  杨洋:主持人对高考也非常理解、熟悉,北京卷有一个特点取消了语言应用题目,换了两个延伸题。

  国家卷仍然保留了语言应用的题目,主要就是一个扩句、缩句,或者通过文学手法来答题,其实这部分的题目是非常非常有意义。比如这次20题,出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其实这个题目很好的从阅读到作文进行了一个阅读,让同学在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能够先动笔写一写字,写一写句子,然后再进入21小题作文的写作之中,这是非常好的过渡,但是北京卷现在取消掉,换成阅读延伸题。我们在应用题中本身出的都不是特别难,得分点特别窄,基本上都是一个词一分,同学比较难拿到满分,但是拿到一个比较不错的分数是可以的。

  主持人:说说语文当中最大的一道题目作文题,您觉得今年全国一卷当中的作文题出得怎么样?包括大家应该如何立意,如何来写,我们想听听您的看法。

  杨洋:我今年看全国一卷作文题的时候,感觉它跟我们07年曾经考的国家一卷的作文题非常非常接近。当时我们考的作文题也是一个漫画的题,叫做“摔了一跤”,在高考里叫“出事了”,三个人,拿着学校、社会、家庭的牌子,对摔在地上的孩子说出事了吧。当时以这个漫画为题让同学们写一篇作文。很多同学在立意的时候能够鲜明的感觉到这是跟教育有关的题,可能孩子摔了一跤,各个方面对他给予太多的关注,让他丧失了独立行走、独立克服困难的主动性。如果是这样的立意,跟2010年国家一卷的作文非常非常接近。甚至我们说如果你做过当年那个作文的练习,或者写过那个作文,你将会在2010年的作文有非常好的感觉。因为2010年的作文也是一个漫画题,四只猫,其中三只猫都坐在那里吃别人提供给他现成的鱼,一只猫辛辛苦苦抓老鼠,其他三只猫都嘲笑它,都什么年代,有鱼还捉老鼠吗?鲜明告诉大家在和平而安静的环境中可能人们已经失去了一些主动性,或者对学生来说放弃了勤奋学习,试图依靠别人来生存,这样的意向非常鲜明,如果同学以这个来立意就会写比较不错的作文。当然高考一直是正反两方面的立意,正面的立意,那只独立捉老鼠的猫是一个非常独立的猫,它有独立的精神,能够努力的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勤奋的学习。猫是这样,人也是这样,甚至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要独立面对,而不要想着去依靠别人的施舍。另外,可以从反面立意,比如我们应该批评三只坐在那里的猫,你们不应该觉得别人主动去捉老鼠是一个比较愚蠢的行为,不要像你们这样有太强的依赖性,否则你们就不会主动去承担问题。这个东西不仅可以说社会,可以说国家,还可以说很多社会的现象。比如由于网络的存在,同学们或者很多人对于它有很强的依赖,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再比如学校、父母,可能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学习和创新的主动性,这些都可以讲。(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