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秋考古文题的启示:加强技能训练 提高分析水平(2)
有了以上的技能,再加上对语境的分析,句子的翻译也就不成问题了。 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和写作特色的赏析,就要掌握整体阅读的基本方法(注意是基本),在适当的训练中提高能力。首先当然是要读懂文章,文章读不
有了以上的技能,再加上对语境的分析,句子的翻译也就不成问题了。
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和写作特色的赏析,就要掌握整体阅读的基本方法(注意是基本),在适当的训练中提高能力。首先当然是要读懂文章,文章读不懂,什么也谈不上。要读懂文章,自然要靠上文所说的那些最基本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就要读通文章。读通,那就是弄清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对象,弄清文章的线索和层次,抓住关键语句(显示主旨的句子、反复出现的语句、表示转折的句子、归纳式的句子等)或人物言行、事物特征,明白每一段落的意思,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主题,把握人物或事物性质特点,仔细分析表达方法,品赏艺术特色。
请看2010年秋考古文一: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此文是记人的,当然应该注意记了些什么事,怎样记的,这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第一段首先记叙了欧阳晔为布衣时的事迹,表现出他洁身自好、不慕权势的品格,重点记叙了处理大洪山僧人案的情况,表现他的善于断案和机敏从容。
第二段,主要记叙了欧阳晔抗拒陈尧咨非法活动的事迹,表现了他的不畏权势、刚正不阿——一个“呵”字表现了他的依然决然。
第三段记叙一个具体的事例,重点突出它的善于“治狱”,表现他“临事明辨,犹古良吏”。
第一段和第三段写得很生动。第一段中,欧阳晔对付僧人欲擒故纵,不是直接抄没其积财,而是故意替对方着想,引使僧人自动拿出钱财,救济饥民,显示了他的从容机智,又表现了他的爱民之心。
他的“笑”很有意思,一方面自然是对贿赂不屑一顾,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第二段中,欧阳晔同样机智,请所有此案在押者吃饭,还慰问众人。一边却在相对平和的气氛中,仔细观察,使罪犯无所戒备而露出马脚,终于查明真相,拿住真凶。
文章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以及神态来表现人物品格的。除了正面描写,还有侧面衬托。叙事之外,还有精短的议论,来直接表达作者的赞扬之情。
这样,我们就知道欧阳晔具有清廉、刚正、机智、爱民等优良品质,这题中的第20、21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附录】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3分)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和的品质。(3分)
答案:
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
21.廉洁爱民正直睿智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