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博士焦健谈高考应对与得分技巧(2)
最后焦健给出了几个参考题目:如针对温总理在两会上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句话,可以就“活着真幸福”“尊严”等话题进行训练。此外,他还提出了“学会倾听”“文
最后焦健给出了几个参考题目:如针对温总理在两会上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句话,可以就“活着真幸福”“尊严”等话题进行训练。此外,他还提出了“学会倾听”“文化的反思”“成熟”“精神脂肪”等热点话题,并建议同学们注意一些热点词汇,比如蜗居,要延伸到人生观,可以说:“虽然蜗居的地方很小,但我的心事很大……”;再比如蚁族,偷菜,经济适用男,“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等,提醒学生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热点词汇。
高考数学
焦健忠告考生们,在数学考试过程中,开始一定要通览全卷,迅速摸清“题情”,并在十分钟之内做完三件事: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一旦解出,情绪立即会稳定);对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一面通览,一面粗略分为A、B两类,A类指题型比较熟悉、估计上手比较容易的题目,B类是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即对全卷一共有几道大小题有数,防止漏做题,对每道题各占几分心中有数,大致区分一下代数题、三角题和综合型题,这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情绪稳定后,要实施“三先三后”的考试艺术———
先易后难。就是说,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先做A类题,再做B类题。当进行第二遍解答时(通览并顺手解答算第一遍),就无需拘泥于从前到后的顺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
先高后低。在考试的后半段时要特别注重时间效益,如两道题都会做,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使时间不足时少失分;到了最后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就高分题“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先同后异。就是说,可考虑先做同学科同类型的题目,这样思考比较集中,知识或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一般说来,考试解题必然会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让思考在代数与几何学科之间相互换位,实现从这一章节到那一章节的跳跃。“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和过陡的跳跃。
数学考试中,还有一点要掌握的原则是“一快一慢”,即审题要慢,做题要快。题目本身是“怎样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看清题意。解题实践表明,凡是题目未明显写出的,一定是隐蔽给予的,只有细致地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慢。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尤忌画蛇添足。一般来说,一个原理写一步就可以了,至于不是题目考查的过渡知识,可以直接写出结论,高考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
数学考试中,还有一门技巧是“分段得分”。高考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就叫“分段评分”或“踩点给分”。这就要求考生,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然后,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
缺步解答———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
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由于时间限制,“卡壳处”攻克来不及,就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然后一直做到底。
退步解答———“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