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大学校近9成有自杀倾向
摘要:9月30日~10月11日,南京高校3名大学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今年10月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15~
摘要:9月30日~10月11日,南京高校3名大学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今年10月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一位的死亡原因,占18.9%。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教育频道,对7080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9.3%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心理体验,比如极度失望、极度愤怒、极度孤独等,但仅有8%的大学生寻求过帮助。同时,55.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加强生命教育。
自杀是危机事件,目睹自杀现场的人同样会受到心灵创伤。受伤的心灵怎样修复?危机发生时,谁能伸出挽救的手?近日,记者走访了北大、清华、北师大、人大、中国农业大学等5所重点高校,试图揭开自杀危机背后,生命教育的神秘面纱。
悲伤辅导:把悲伤留在过去
听到有人自杀和在现场看到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某高校一名大四学生曾经亲眼看到一个女生坠楼,很长一段时间心情都非常压抑。
2007年5月14日凌晨,北京某高校一名女生从34号学生宿舍楼7层坠下身亡。有住在该楼的女生回忆,那天晚上根本不敢一个人回宿舍,现场周围的自行车过了好多天都没人骑走。
危机事件发生后二天,该校心理协会召集20多名现场目击者进行悲伤辅导。同学们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回想起人从高空坠落的惨象:粉身碎骨,遍地鲜血。有很多怪异的想法,特别容易想起恐怖片中的情节,幻想出鬼魂游荡的样子。
互相交流,反而能消除恐惧心理。心理协会的负责同学说,悲伤辅导首先是主持人引导大家讨论,再告知大家真实情况。
谈开以后,他们又做了心理游戏叫洞口余生:同学们围坐一圈,在靠门的位置留个空位作为洞口。游戏模拟的情景是在一个即将倒塌的山洞里,有一群登山队员。逃生的洞口每次只能出去一个人,每个人都想早出去,越到后面越危险。大家依次陈述自己出去的理由,然后一起表决一个出洞的人,剩下的人再讨论决定个出洞的人。
经过对自杀事件原因分析、感情分享和游戏体验,同学们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选择自杀肯定是有难以承受的痛苦、自杀的代价是生命的结束和亲人的痛苦、自己对生命有权利做出选择,但是不能只想自己,要考虑生命中每一个人的利益。
与自杀者越熟悉,危机之后的心理创伤越难以平复,对于不同的人群,要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胡邓说。
2007年5月16日,北京某高校一名博士生坠楼身亡。事件发生后,该校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迅速赶到现场。当天下午,心理咨询室对其同班20余名同学进行了悲伤辅导。
团体辅导一个小时之后,我们进行分类。普通同学继续团体辅导;七八个和死者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到另外一间咨询室进行小组辅导;和她同宿舍的同学则做个案辅导。该负责人介绍,个案辅导持续了两个月,每个星期安排一次咨询。
北京协和医院博士生王昊天说,团体辅导主要是让大家获得团体支持的力量,在共同讨论中发现有道理的和有帮助的东西。小组辅导的针对性要强一些。个案辅导通常是一对一的,由心理咨询师直接提供心理疏导。
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丹认为,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悲伤辅导,处理事件的老师、辅导员也要接受心理辅导,只有老师心理健康了,才能帮助学生走出阴霾。
事实上,学生自杀之后,辅导员要一次次上报材料给学院、学校,每上报一次都要重新面对一次死亡的事实,每一次都是对心理承受力的考验,有辅导员因此而离职。
一旦有危机事件,辅导员压力特别大,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怀疑。清华大学的一名本科生辅导员说,班里曾经有个学生因为抑郁症离校出走,出事之后,他也去了心理咨询中心,虽然咨询师说的我都懂,但是有个人说说,提提建议,可以缓解很多压力。(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