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经验交流 > 学生经验 > 文章正文

母亲因贫寒只供继子上大学 亲生女辍学改读技校

时间:2010-12-29 17:23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哥哥林加妹妹谭小梅  当家境无法供养两个高中生时,继母的这个抉择,让继子感动万分  13年前,原本不相干的一对父子和一对母女因为各自家庭的变故走到了一起,组成了新的家庭。几年后,当这对非亲生的兄妹同时即

哥哥林加妹妹谭小梅

  当家境无法供养两个高中生时,继母的这个抉择,让继子感动万分

  13年前,原本不相干的一对父子和一对母女因为各自家庭的变故走到了一起,组成了新的家庭。几年后,当这对非亲生的兄妹同时即将迈向高中之际,难题出现了:贫困的家庭条件,使得他们只能有一个继续读下去,而另一个将不得不面临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上技校。作为继母的周昌华当时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成绩更好继子继续读下去,而自己的亲生女儿辍学去读技校“春招班”。今年的这个夏天,继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而女儿则冒着40多度的高温,在李家沱的一家摩配厂打工,1米5几的身高每天都要和单件四五十斤重的摩配件打交道……

  一家人的痛苦抉择

  1997年,林加才6岁。父亲领着他从渝北区农村的家里搬到了北碚复兴镇堕井村6组的一个陌生的农家小院。他怯怯地望着院子里的一对母女。父亲对他说:“娃儿,以后这就是你的家,这是你的妈妈,这个就是你的妹妹!”

  这个妈妈就是周昌华, 妹妹名叫谭小梅,只比林加小3个月。虽然林加是父亲“倒插门”带着他搬到继母家中的,但林加的记忆里,新妈妈很和善,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会拿来给他和妹妹共同分享,一视同仁;而这个妹妹很乖,很懂事,和他一起上小学、初中,从来不跟他抢东西。一家人相处很融洽。

  2007年,兄妹俩都读初三了,残酷的现实摆在了这个家庭面前:父母供不起两个孩子一起读高中,因此,“放弃”其中的一个,专供另一个,成为这个家庭当时唯一的,又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2月的一天,一家4口人聚在了一起,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会议的内容很“残酷”,而当周昌华说“你们谁读得好,就继续读”时,答案又似乎很“明了”,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从成绩来看,林加更有希望考上大学。

  林加至今清楚地记得当时心中的感受,那是一种说不出的痛楚。他看到,妹妹一直低着头,不说话,但他能深刻地感受到,妹妹是多么舍不得自己的学业,她也想继续读下去啊!

  妹妹的老茧让他心碎

  这之后,林加考上了西师附中,而妹妹谭小梅则辍学去报了技校“春招班”,这意味着她彻底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拿到。她说:“读技校有补贴,可以减少家里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毕业后就可以工作了,可以早点挣钱养家了。”

  林加读高中期间住校,妹妹上技校也在外地。兄妹俩难得碰面,但每一次回家,林加见到妹妹时,看到她黑了,瘦了,心里都不是滋味。但妹妹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亲切地跟哥哥讲她在技校里的所见所闻。每当这时,林加就暗暗发誓:“为了妹妹,我也一定要考上好大学!”

  今年2月,妹妹技校毕业到外面找工作去了,虽然学的是数控专业,但是踏入社会才体会到,工作真不好找,不要指望专业对口,到一些摩配厂打工,她被告知,要干只能干打磨工,不干就拉倒。身高只有1.5米多的妹妹咬咬牙答应了。

  每当回家时,林加看到妹妹手上老茧和伤口,他就心如刀割。当看到以前瘦弱的妹妹,现在提起两桶水都轻而易举、健步如飞的场景时,林加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心痛。有时他也想:“如果妹妹当年没有辍学,仍能继续念书,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哥哥如愿考上大学

  今年7月,林加被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第一时间,他就把录取通知书拿给妹妹看,妹妹把通知书拿在手里摩挲着,满是欣喜之情,就像自己考上了大学一样。林加对妹妹说:“妹子,这个上大学的机会本该是属于你的。”谭小梅则说:“哥!咱俩谁上都是一样的,你好好读书,我现在能挣钱了,家里有我呢!”

  “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会在重庆资助几十名贫困大学生。在今年的名单里,林加的名字赫然在列。(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