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经验交流 > 学生经验 > 文章正文

北京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研读要点

时间:2010-12-14 11:33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每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下发后,我们都要强调考生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理由既简单又充分:《考试说明》既是命题的唯一的依据,又是高考复习的唯一依据,也就是说,《考试说明》是高考唯一的“游戏规则”。 

  每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下发后,我们都要强调考生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理由既简单又充分:《考试说明》既是命题的唯一的依据,又是高考复习的唯一依据,也就是说,《考试说明》是高考唯一的“游戏规则”。

  每年的《考试说明》下发以后,考生、教师、家长最关注什么?他们最关注“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这三个问题,意即考试内容、题型和试卷试题的难度,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呈现在考生面前的六科试卷就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考试内容,考试题型,考试难度。

  2010年的高考是课程改革三年后的新高考,显然在编制《考试说明》上也会有一些调整和变化,考生在研读《考试说明》过程中,当然要认真研究考试内容的变化,题型的变化,难度的变化,2010年高考在这三个方面除了难度继续保持稳定以外,在考试内容和题型设计上2010年都会有些调整。比如数学学科,新增加了算法初步、统计、框图等内容。在题型设计上继续推进“总体稳定、局部调整、稳中推进”的原则,其中语文、英语和理科综合均有微调。但考生绝不能因为在考试内容、题型设计、考试难度上“总体稳定、局部调整”,就产生“变化不大、和往年差不多”的错觉。从大纲版高考过渡到课程版高考包括了内容、题型和难度的调整,但是这三方面是高考改革的外在表现,考生在研读《考试说明》过程中,应当认真思考2010年北京市高考改革的内在变化。内在变化不但不能忽略,而且要作为研读《考试说明》的重点。

  建议考生在研读《考试说明》的过程中,抓住几个重点:

  第一,关注考试指导思想和考试目标的变化。2010年课程版高考《考试说明》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课程版考试大纲》编写的,在考试的指导思想和考试的目标设计上实现了从基于“学科”到基于“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变化,这个变化是课程理念的变化,也是课程改革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新的《考试说明》确定的考试目标更全面,系统性更强,在重视基础、突出能力的同时,各学科都强调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并且把渗透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到考查目标中。高考是对考生的评价过程,新课程高考由“认知性”评价转向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评价,由以“甄别选拔”为主要目的转向以“激励、督促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的这样一种评价。语文学科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而数学不仅特别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对考生的心理品质提出了要求,包括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问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等等。

  第二,关注各个学科能力要求的变化。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这是高考命题一贯的指导思想,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早已走向能力立意、问题立意。高考要考查考生各种能力,但是诸多能力中,“学科能力”是基础、是基点,因此了解每一个学科的能力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高考从大纲版向课程版过渡包括了一个重要的改变,是学科能力的变化,我曾经在以前的博文中一个学科一个学科地例举了学科能力的要求与变化。2010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在学科能力上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在考查能力体系方面对学科都重新进行了构建、细化和解释。新课程高考《考试说明》的学科能力体系更加通识、更加全面、也更加明确。比如数学学科,过去只提了四种能力要求:包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版高考数学学科的能力调整为六项,也就是说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学科在“听”的能力考查中增加了记录加工所获取信息的能力;对“读”的能力增加了理解句子、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要求;对写的能力的要求由原来的两条变成了三条,而且更加具体、更加明确。(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