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目标突击到位 决胜2008高考三件“法宝”
考入北京大学的贾逸凡同学,有过这样一段表述:在离高考不到100天的时候,有一种方法,用得当的话,可以提高100~150分,这是保守估计
考入北京大学的贾逸凡同学,有过这样一段表述:在离高考不到100天的时候,有一种方法,用得当的话,可以提高100~150分,这是保守估计,提高200分以上的目标,并不是神话。
你想在“一模”后的两个月内,较多地有效地增加高考的分数量吗?
在传统教学的被动学习过程中,你的学习能力,有没有被渐渐弱化?是否需要点化一下,恢复那些能力,并希望开发出自己已有的潜能呢?
12年的学习,反复做题,各种考试,是否使你已产生些微的倦怠?如何走出旧的循环,使自己的思维灿烂起来,而在这至关重要的几十天,保持很高的学习兴奋度?
妙策一:问题导向回归教材
作好“一模”的试卷分析,应用“问题导向法”,从错误的形式出发,探究错误的根源,将复习的过程,从在老师讲解中理解,转变为自己“发现—探索—总结”,建立“问题与对策”本,统计出哪些章节的哪些内容错得比较多,然后做针对性的复习、整理,切莫“见子打子”,注意“举一反三”,将知识内容的“离散性”模块化,学会递推归纳,比如,高中物理教材的电磁感应部份,知识主线:一个现象,二个规律,二个特例;难点解析:闭合回路的电磁感应现象是能量转化的一个事例,但能量转化的方式与量度即通过安培力做功实现是一个难点。热点聚焦:近来年对电磁感应的考查逐渐增多,尤其是电磁感应与力学的综合题成为一大热点。考查学生能否分析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能量转化与哪些力做功相联系,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从而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考点归类:①电磁感应知识与磁场、电路、力学、动量和能量结合的综合题,如:滑轨类。②电磁感应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高科技等领域的应用问题,如磁流体发电机、磁悬浮列车、电磁灶等。③电磁感应图像问题,也是高考常考的题型之一,图像是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如闭合电路中的导体棒以一定速度垂直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导体棒的加速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以用图像清晰地反映出来。
妙策二:思维领先学会切题
在12年的学习中,同学们通过对知识、课程“渗透—积累—重复—内化”的漫长过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方法,不管这种思维方法是否科学,你都在用它去解决问题。大量同学应考的实践告诉我们,高考之战的失败,主要在于思维受阻,很多并不属于知识不够,症结常在缺乏良好的思维方法,尤如一个武器库,面对战斗,不知该拿什么武器,怎样拿,数字化部队,是启动定位系统,或是干扰系统,是发射,或使用变轨技术?良好的思维方法不仅使我们可以找到过河的桥和船,而且对优化解题过程也是十分有益的。
如何使思维过程受阻变得畅通?至关重要的是,应该在考生思维品质的优劣方面下功夫,帮助考生在头脑中形成能够用于创新的、有价值的思维方法,这是决胜高考的关键。
如高中物理电场部份的一个问题:
今有一平行纸面的匀强电场,现在纸面内建立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r=5cm的圆,如果在圆上任取一点P,设OP与x轴夹角为θ,则P点的电势φ可表示为φ=50cos(θ-30°) 10(V),试求:(1)该电场的场强E的大小。
(2)该电场的场强E的方向与X轴的夹角。
点评:这是物理学的综合法(有分析),与数学的比较法,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这道静电场的题,不少同学看不明白,不理解题意,因而也就无从下手了,其思维受阻的关键还是缺少方法,推理过程,只欲“进”,不会“退”,很多学生,没有将场强的方向首先画出来,并设定待求角度(如α),进行整体思考,华罗庚先生说过,当你对问题还看不清楚时,要足够地退,直至退到能够看清楚,如采用这种方法思考问题,程序如下:原问题看不清,那么φ=50cos(θ-30°)你是否能看清呢?进而φ=50cosθ,再进而φ=50cos(θ-30°) 10(V),按照这个程序分析问题,进行比较,就容易多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