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名高中生研究长臂猿获奖(图)
俩高中生研究长臂猿获奖 近日,第二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济南落下帷幕,来自北京五中的贾润东和刘阳凭借他们的创新项目——“白颊长臂猿‘晶晶’对游客的选择性攻击行为研究”,荣获“英特尔少年英才奖
俩高中生研究长臂猿获奖
近日,第二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济南落下帷幕,来自北京五中的贾润东和刘阳凭借他们的创新项目——“白颊长臂猿‘晶晶’对游客的选择性攻击行为研究”,荣获“英特尔少年英才奖”和动物学一等奖。他们将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2010年在美国圣何塞举行的第61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ISEF)总决赛,与来自全世界的顶级青少年科技人才共同交流。
从小喜欢动物
贾润东和刘阳从小就特别喜欢动物,经常去动物园和海洋公园玩,看电视时也特别爱看《动物世界》,“我连很多人不喜欢的蜘蛛、昆虫都很喜欢。”贾润东说。
两个纯粹喜欢动物的好朋友一起在高一暑假报名参加了市科协组织的科技俱乐部,师从北师大生命科学院的刘定震副教授。他们跟随刘老师来到动物园,进行动物行为观察。
为了寻找观察的对象,两人花了近10天时间,仔细观察了当时最热门的奥运熊猫、滇金丝猴等,一直到最后他们才把目标锁定在白颊长臂猿晶晶身上。“我们当时无意中发现,晶晶有时会突然发疯一样冲向游客,开始吼叫攻击,但是碍于中间隔着厚厚的玻璃罩,晶晶一次次地把头往玻璃上撞,经常会弄伤自己”。
为什么圈养了那么多年的灵长类动物还会有这种攻击人类的行为?晶晶的反常行为,让他们决定把其作为观察对象。
24天持续蹲点
要了解晶晶的攻击目标、攻击规律以及其他和它攻击行为相关的因素,必须要有长时间的观察。贾润东和刘阳去年暑假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晶晶。连续24天,动物园的游客都可以看见,有两个身挎相机、手持纸笔的男生,一直驻守在晶晶的笼子外。
他们给自己分了工:贾润东负责记录晶晶每天攻击行为出现的时刻、当时的游客数量、潜伏期的长短等要素;刘阳负责记录游客停留时间、出现攻击行为时游客的特质等。24天里,他们每天的观察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有几天,晶晶的攻击次数多到20多次,让两人比较忙碌充实;而有几天,晶晶的攻击行为只有两三次,大部分的时候两个人得忍受高温和无聊。“幸好两个人能互相鼓励,不至于厌倦。”
发现攻击原因
除了暑假的观察,两人在开学后还坚持周末去动物园观察补充数据,之后又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数据处理。经过分析,他们发现,晶晶攻击和两个因素有很大关系,首先是被攻击者大部分是短发年轻男子,在149次被观察的攻击中占了126次;另外一个因素是,如果游客先有挑逗行为,那么晶晶就很容易发怒。而天气等其他因素在攻击行为中的影响很小。
这让两人想起了动物园饲养员的话,晶晶是从外地救来的,幼年时曾经被短发年轻男子伤害过,造成晶晶食指折断。他们认为,晶晶攻击人的行为与幼年的伤害有很大关系。
分析结果让两人对动物行为观察有了更深入的想法:他们希望可以通过观察找到保护晶晶、帮助晶晶的办法。
克服内向性格
为了确定晶晶的行为和短发年轻男子之间的关系,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游客来帮忙做实验,需要他们分别以不戴帽子和戴帽子的状态,分两次经过晶晶的笼子,从而观察晶晶面对这两种情况时的区别。
刚开始邀请游客帮忙做实验,让性格有点内向的两人忐忑了很久,“感觉很像路边做问卷的,如果被大家拒绝了,会很尴尬。”终于,他们鼓起勇气向游客发出了邀请,除了被几名匆忙赶路的游客拒绝外,更多的游客在知道他们实验的意义后,都很愿意帮助他们。
这次实验的成功大大鼓励了两人,之后他们更进一步和动物园方面沟通,从园方拿到更多更详尽和科学的数据资料。
建议将被采纳
他们在项目最后,向动物园提出了几条建议,希望动物园能在晶晶的笼子外设置提示牌,提醒游客参观时不要挑逗动物;同时在笼子外摆放帽子,建议短发游客接近笼子时戴上帽子,或者在笼舍外设置隔离带。动物园表示,将研究这些建议,并会部分采用。(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