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冷热门专业的报考与就业奇怪圈(2)
热门专业毕业生才市遭遇冷落,在最近几年的就业市场上开始显现。实际上,去年省城传统热门专业已经开始出现寒潮,鉴于毕业生的持续增加,今年更加明显。一家人才机构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进场求职的金融
热门专业毕业生才市遭遇冷落,在最近几年的就业市场上开始显现。实际上,去年省城传统热门专业已经开始出现寒潮,鉴于毕业生的持续增加,今年更加明显。一家人才机构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进场求职的金融类专业人才超过5万人,但企业提供的岗位不足3万个,就业形势趋紧。据分析,当年由于热门专业考生蜂拥而至,必然会导致4年后热门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出现专业结构性矛盾。
多年以前,师范生曾一度难找工作,如今报考人数少了,师范生又成了香饽饽。今年以来,包括合肥在内的全省各地教师招聘密集,不仅数量庞大,动辄百人以上,对报考者的要求也相对宽松。5月份,仅合肥经开区、蜀山区、庐阳区三个区就招聘200多名教师;定远、潜山、怀宁、来安四个县则招聘500多名教师。
紧盯市场比空谈专业更实际
专业热门,才市遇冷,考生究竟该报啥样的专业?对此,省城众多人才机构综合才市需求特点认为,在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毕业生想在就业中少走弯路,填报专业应更加慎重,有时盯住就业市场需求,比空谈专业更加实际。
一些家长简单地以学校每年录取考生分数的高低来判断专业冷热,这种划分并不科学。安徽大学社会学系专家认为,判断专业是否适合考生的基本标准有两个:兴趣和社会需求。如果单单以专业冷热、分数高低来决定考生的志愿填报,既有可能影响志愿的满足,也很有可能在入学后因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期望落差太大而缺乏动力。
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此前的咨询会上也表示,在冷门与热门专业的问题上,建议考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许今年很热的专业,4年后毕业时会成为冷门,难找工作,而现在冷门的专业未来可能很抢手。
冷热怪圈病根在盲目
一流学生学财经,二流学生学计算机,三流学生学工科。N年前,这句顺口溜风行社会。短短几年,热门专业频频被亮红牌,专业冷热倒挂原因何在?记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家长和考生盲目跟风。调查显示,近年的高考尖子生大都涌向金融、法律、IT类专业,期望日后进入这些有名有利的行业,当光鲜的白领金领,导致优秀学生选择攻读机械、化工、冶金、水利等工科类专业的越来越少。所以,家长和考生选择专业时,不能只看现在,更要看到将来。
二是体制存在弊端,专业更新落后。冷热怪圈经年累月打不破,且愈演愈烈。高校应分析社会人才需求,即人才培养数量、层次、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单单迎合家长和考生对所谓热门专业的盲目追求。政府部门对于平衡大学专业的冷热度,也应积极引导。
三是社会价值观存在偏见。专业冷热怪圈的形成,与不同时代的社会价值观也有关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优秀学生争着上工科,如今许多学生的就业目标是坐在四季如春的办公室里挣高薪。对市场需求的错误判断,导致需求失去平衡,引发专业结构性矛盾,所以,要打破怪圈,市场永远是风向标。
编辑推荐:
专家解读:2010年江苏专一线为何会大跌
2010河南省本科三批第一志愿分数段统计
2010年江苏二阶段省控线冷爆出三大意外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