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春季高考”新的内涵 教育改革良方
当下,我们不能轻易判定春季高考这项制度已经失败。从改善成才环境来看,春季高考依然有其价值,一方面可以缓解一次高考给考生带来的压力,一方面也有利于多样性人才评价标准和选拔机制的形成,从而形成多样性、多元
当下,我们不能轻易判定春季高考这项制度已经失败。从改善成才环境来看,春季高考依然有其价值,一方面可以缓解一次高考给考生带来的压力,一方面也有利于多样性人才评价标准和选拔机制的形成,从而形成多样性、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格局。如果对其制度设计加以改进,春季高考依然可以成为现行高考制度改革与完善的良方。
从根本上说,春季高考渐渐趋冷的原因在于功能定位不清晰。具体来说,一是春季高考没有完全承担起选拔的功能,高校不能从中获得与夏季高考相当的生源,学生也不能获得与夏季高考相同的选择空间;二是春季高考也没有完全承担起多元评价的功能,其考试成绩不具备通用性,只能一次使用,过期无效;三是定位模糊导致的制度设计的缺憾。在考试、录取、人才培养等环节,高校和考生都没有完全体现出自主性和主动性,既没有实现高校的自主选拔,也没有体现出考生的自主选择。
我想,春季高考需要靠赋予其新的内涵来重新激活。其出路在于,让其功能定位与夏季高考明确区分,不能定位为微型夏季高考,作为夏季高考的简单复制和补充,而是尝试更明确地承载起评价的功能,淡化或舍弃选拔的功能,成为考生在高考之外的一次重要的自我评价、自我考核的机会。
如今,有一种高考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即尝试招考分离,由不同的机构分别承担招生和考试两个功能。高校承担选拔的功能。考试仅仅作为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一年当中多次进行,让学生在多次考试成绩中选择其中最好的一次作为向高校申请的依据。这个功能,可以尝试由春季高考承担起来。一方面为考生服务,为考生提供专业、公开、公正、客观的学业成绩,在一到两年内作为申请高校的成绩证明来使用;一方面,也直接服务于参加招生的所有高校。高校可以对申请者的学术水平考试成绩提出要求,并结合申请者的其他表现进行自主录取。
或许,当春季高考有效承担起评价的功能之后,将一方面改善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业水平测试的空白,一方面也可以因其明确的定位重新焕发生机,并对现行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进行有效的补充。只有这样,春季高考才能与夏季高考一起成为高考的两只脚,一前一后,步步迈进,坚实推进高考招生制度的良性发展和有效完善。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