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体验政策 > 文章正文

解析:高校平行志愿招生相关政策

时间:2010-12-22 14:09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中平行志愿相关问题2010年重庆市在普通文理类本科一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改变沿用多年的一个一志愿,两个平行的二志愿和三个平行的三志愿的模式。所谓平行志愿就是指在某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

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中平行志愿相关问题

  2010年重庆市在普通文理类本科一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改变沿用多年的一个一志愿,两个平行的二志愿和三个平行的三志愿的模式。所谓平行志愿就是指在某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志愿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投档原则。其相关问题如下:

  一、平行志愿填报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平行志愿填报时,仍然要坚持熟悉章程,量体裁衣,冷热搭配,兼顾地域的原则。搜集高校招生资料,熟悉高校招生章程,弄清高校录取规则,是每个考生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准确定位,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一样不能马虎。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不能一门心思只填热门而放弃冷门,要知道平行志愿的填报,更要注意冷热搭配,否则,吃亏的是自己。对地域的选择,仍要强调东西南北中,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就要勇敢地选择,这不仅能学其所爱,更能确保平行志愿的录取成功率。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后,很多考生和家长不重视志愿顺序,认为只要分数高,随便哪所学校都可录取。其实是不对的。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不测之患。应当讲,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后,几个平行志愿之间的顺序如何安排,是非常讲究的。几个志愿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不是随意的,而必须遵循一定规律。从已经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来看,有两条经验值得考生注意:第一条经验是,按考生对院校及专业的喜爱程度来排列,喜爱的院校排在前,比较喜爱的排在次,一般的排在再次,也可接受的垫底。当然,这种喜爱也是有条件的,即你的条件要基本符合你选择的高校。第二条经验是,按近几年录取分相对较高的院校到近几年录取分相对较低的院校的顺序来排列平行志愿,志愿之间呈降幂状,如果你呈升幂状,把低分学校填在前,高分学校填在后,即使成绩达到后边高分学校的调档线,但你已经被前面的低分学校录取了,高分学校也不可能再录取。因此,很可惜。所以,考生要认真对待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即哪所院校安排在A的位置上,哪所院校安排在B的位置上,哪所院校安排在C的位置上,不能马虎大意。

  二、平行志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志愿并列。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相互并列。即在同一投档时间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检索。

  2、位次优先。在检索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将所有考生分科类按投档分(高考总分加政策照顾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列。投档检索时,先从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检索,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

  3、遵循志愿。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仍有自然顺序。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时,是按考生填报志愿时排列的院校自然顺序依次进行的。当考生的投档分符合首先被检索到的院校投档线时,该生即投到该院校,由高校择优录取。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的其他志愿。

  4、一轮投档。由于考生所报志愿是平行的,故投档检索只能进行一轮。如果考生因几个平行志愿均未满足条件而未被投档,或投档后被院校择优后退档,就只有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三、与梯度志愿相比,平行志愿有哪些变化?

  平行志愿最大的变化在于其投档模式从过去的志愿优先转向位次优先。

  传统的梯度志愿模式是指考生分别填报在同一批次中的不同投档时间段的院校志愿。不同投档时间段的院校志愿,按其先后顺序,一般称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投档时,是按照考生的第一、第二、第三等院校志愿顺序,先在第一志愿投档时间段进行检索,待第一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再在第二志愿投档时间段进行检索,以此类推。此时,省级招办在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将报有该院校志愿的考生按投档分排队,再根据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投出。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未能投出,或投出以后被高校退档,则要等待第二轮投档。第二轮投档则要看考生第二志愿院校是否有不满额的情况,如未满额,考生成绩又能满足第二志愿院校投档条件,则投档,否则只有等待第三轮投档,看第三志愿院校在第二轮投档后,有无不满额的情况,依次类推。梯度志愿模式强调的是志愿优先,依照分数的原则。(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