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一中161人获体育加分 被指创造神话(2)(2)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去年12月1日至3日,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在河南省登封市举办了全国二级运动员审批单位工作会议暨培训班。全国231个被授权审批二级运动员等级的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竞训工作负责人参加此次会议。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去年12月1日至3日,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在河南省登封市举办了全国二级运动员审批单位工作会议暨培训班。全国231个被授权审批二级运动员等级的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竞训工作负责人参加此次会议。竞体司领导要求全国各审批单位从纠正体育行业不正之风的高度,加强对运动员技术等级审批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权责明晰、权责一致的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执行《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打造等级审批阳光工程等。
关于浙江造假审批国家二级运动员,获得高考体育加分的事件,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负责人说,从目前来看,高考加分与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没有直接关系。
查清造假考生手中的五环证书从何而来是关键
对于今年浙江55名跨区域参加2007年、2008年、2009年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分区赛(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中原等赛区)的考生以测试成绩冒名顶替比赛成绩、造假申请审批国家二级运动员事件,浙江省体育局竞训处副处长汤宝春至今仍然认为,审批都是符合要求的。
汤宝春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们各市体育局审批时,他们拿出来的证书都是五环证书(国家体育总局颁发),是符合要求的,所以就审批了。
翻阅了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竞赛规程。规程基本明确这样一个原则:跨区域参加分区赛的选手成绩是测试成绩,不能作为申请审批国家二级运动员的依据(详见本报8月6日《浙江不查处高考体育加分造假考生有猫儿腻》报道)。换句话说,本次涉嫌造假的55名考生的体育比赛成绩不足以获得这些五环证书。
这些五环证书到底从何而来?从中国青年报记者掌握的证据分析,浙江这55名造假考生手中的五环证书来源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可能通过某些暗箱操作,组委会滥发证书,把测试成绩当作竞赛成绩,把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或分区赛组委会颁发的证书偷梁换柱为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证书;另一种可能是考生通过某些利益集团运作,买卖、制作假的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体育竞赛获奖证书,以假乱真,申请审批国家二级运动员,获得高考体育加分资格。
地方对媒体曝光具有周旋力与免疫力?
自今年7月15日起,中国青年报相继刊发《浙江高考体育加分为啥不敢光明正大》、《浙江高考体育加分运动员证书从天而降》等5篇报道,引起了浙江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领导批示要求,马上对现行高考加分政策进行疏理,发现问题加以整改。
但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省体育局监察室7月19日从中国青年报记者处调取相关线索与证据后,至今没有向社会公布涉嫌违规加分考生的核查与查处情况。经过调查采访,本报在8月6日再次刊发《浙江不查处高考体育加分造假考生有猫儿腻》报道。同时,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否认了浙江省体育局的请示内容。
8月10日上午,本报编辑部接到浙江读者的紧急报料:中央电视台当天在多个频道反复播放了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省体育局官员针对高考体育加分认定的答复。对于这两位官员的回答事实如何,大家一清二楚。请求媒体继续跟踪关注此事,将事实大白于天下,为浙江考生赢得公平竞争的高考天空。报料者接连发出这样的呼吁。
中国青年报记者与中央电视台报道此新闻的记者潘虹旭取得联系。潘虹旭说,此新闻是7月底在浙江采访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冯成火、省体育局竞训处副处长汤宝春的内容。她回到北京后,一直忙于其他重要新闻采访,直到本月10日才播放。这不是浙江对高考体育加分造假考生事件的回应。她说。
对近期媒体关于浙江高考体育加分乱象,尤其是迟迟不查处造假考生事件的报道,浙江省一位知情公务员开门见山地说,根据以往的经验,浙江对媒体曝光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周旋力和免疫力。
这位公务员介绍对付媒体的核心办法:先是不理不睬,看你拿我怎么办;实在逼得不行了,就表个态,拖着。等高考结束了,媒体也累了,此事就烟消云散、万事大吉;如果媒体、公众盯得紧,就来个不配合、不认账,让你去做福尔摩斯。他们以逸待劳,跟你躲猫猫。什么时候查的人累了、无奈了,就平安无事了。明年周而复始,变本加厉。(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