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上的讲话
这次视频会是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部署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就是2011计划的启动工作。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刘延东国务委员对设计和实施好2
这次视频会是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部署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就是2011计划的启动工作。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刘延东国务委员对设计和实施好2011计划作了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刚才,张少春同志、杜占元同志对计划的启动作了全面部署,这是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的意见。陈吉宁、韩惠鹏、王青海、袁雯等四位同志的发言,分别从高校、院所、企业、地方的角度,谈了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对2011计划的认识,以及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协同创新的做法和考虑,讲得都很好,听后很受启发、教育和鼓舞。希望大家按照会议部署,认真学习借鉴4个单位好的经验做法,共同把2011计划启动好、实施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2011计划的重大意义
实施2011计划,对于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施2011计划,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战略举措。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讲话通篇都贯穿着提高质量这一主线。创新能力提升,则是提高质量的灵魂。教育部、财政部决定联合实施2011计划,就是要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促进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的有机融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其次,实施2011计划,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更加注重内涵提升新的发展阶段,要求高校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需求,在质量、特色和结构上下功夫。实施2011计划,紧紧抓住创新能力这个根本,抓住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这个关键,必将有力推动高校把更多的心思、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资源用于提高质量上,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再其次,实施2011计划,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行动。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增长很快,为提高科技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就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最主要因素。2011计划所提出的坚持三个面向,打破分散封闭、加强协同创新、促进科教结合和产学研用结合等发展理念,必将对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准确把握2011计划的核心内涵
要实施好2011计划,做好各环节、各方面的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准确把握2011计划所包含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要求。
第一,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是2011计划的重要目标。2011计划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高校不同于科研院所,也不同于企业,在开展科学研究、产出原创性成果之后,还要把知识条理化、规范化,丰富原有学科或者创建形成新的学科,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中实现知识创新的价值。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在科研管理中,我们往往把论文、专利、著作这些科研工作的表现形式,当成科研工作最终目标,并以此来评价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这种方式虽有一定道理,但很不全面、很不深刻,很难把科研工作者的精力聚焦到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科研目标上来,很难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去追求解决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改变单纯以项目、论文数量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要以注重原始创新质量,注重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贡献度贡献率来评价科学研究。2011计划项目的设计、申报、认定和绩效评估,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住这个导向。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