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报考政策 > 文章正文

公开信联名教授:北大高考改革要让状元消失

时间:2012-02-29 16:13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11月8日,北京大学11名教授联名致信北大校长,呼吁启动高考招生改革,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此信件内容被公开,其实是北京大学为出台新的招生改革方案“投石问路”。  今天,公开信的作者之一、北京大

  11月8日,北京大学11名教授联名致信北大校长,呼吁启动高考招生改革,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此信件内容被公开,其实是北京大学为出台新的招生改革方案“投石问路”。

  今天,公开信的作者之一、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陈跃红教授接受包括本报在内的几家媒体专访,针对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出了回应。他说,教授们的改革理念得到了校长的支持,也给学校招生办带来了较大的触动,他们也想设计出一套可行的改革方案来。“先听听民意,如果大家都支持,并能得到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的支持,北大就可以选择招生量不大的两三个省份进行试点。”陈跃红说。

  陈跃红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战略研究小组召集人,但他声称此次接受媒体专访,仅是个人行为,不代表北大校方。他同时表示,北大的特点是如果教育部同意改革,教授说话是算数的。

  按照陈跃红的设想:“一旦实行这个制度,状元就消失了,最低录取分数线也消失。它甚至会撬动目前的高考制度。”他也很清醒地认识到:在试点的基础上,应该有一批学校来做这样的事情。如果只有一个学校,这个制度撬动现实的力量太薄弱,就算加上“985”院校也不行。如果“211”院校都加入了,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转变。

  生源大战很恶劣

  “高校间生源大战越来越激烈。招生竞争演变到这样一种程度:高校已经不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招生,而是在求学生了。也没有人去考虑学生是不是适合来这所学校读书。”陈跃红说。

  在一些“985”高校,早已爆发了高分考生争夺战。每年冬天,许多高校会专门成立不同省份的招生组,成员从两三人到十几人不等,并派遣他们进入各地区和重点中学进行生源摸底工作。有的学校为最后阶段争夺高分考生甚至提前一年就做了准备。更有甚者,有一年,一所高校为了争抢某省的一名“裸考状元”,学院的院长、党委书记、招办成员等人都赶到该省去游说,单是飞机票就买了8张。

  “高校为争生源到了动钱、动专业、动出国的程度。为此,学校要动员很多力量去做工作。”陈跃红说,有的学校为了不让这个高分考生和别的学校见面,干脆把他们送到外地旅游。

  有的家长干脆拿着孩子的成绩去跟学校谈判。曾经有家长向某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表示:甲学校答应给我5万元,专业任我选,你怎么办?这所学校只好回答说:我给你6万元,去个好学院吧。但是,这名家长又找到了另外一个高校,对方给出了更高价——10万元。还有的学校向家长许诺:大学四年期间送你的孩子出国学习一年。

  他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奖学金这种鼓励措施,已经变成了买学生的方式,学生就像是商品,“这种导向是多么恶劣”。

  据他了解,学校招生好坏的硬指标包括两点,一是高分学生有多少,二是当年的录取分数线最低是多少。“这是招办主任的政绩观,它导致大学之间的争夺生源战发展到了现在的白热化程度。”陈跃红说。

  “我们现在的麻烦是把分数线绝对化。高校录取学生,不是招生,而是按照分数线去抢生源。不仅仅在一本院校,在二本院校,甚至三本院校都在抢生源。”陈跃红说。

  而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使中小学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按照高考指挥棒来转。中学是万校一面,大学是千校一面,都是遵循一个模式,怎么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

  家长有本事在24小时内搞定5名教授吗

  社会上最热点的话题是,担心这个良好的初衷,如同高考加分一样,在执行过程中会变味。参加面试的教授怎么能抵挡得住人情关系网?

  在陈跃红看来,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地区招生时间长了,腐败风险就会出现。而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这样的风险。所以很多参与的老师都认为,实行考后面试,从程序上减少风险。“是一个人决定重要,还是一群人决定重要?是招生人员决定重要,还是专家决定重要?腐败是搞定一个人容易,还是一群人容易?”(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