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论证高考加面试招生方案 拟在部分省试点(3)
新京报:那遇到过不想要但又不能不要的情况吗? 文东茅:肯定有的。有一年我去招生,有一个所谓“裸考”状元,我们见了面之后,半天说不出话来,但为了学校的声誉也得招,过了两年之后这个学生退学了。 高考 “要以
新京报:那遇到过不想要但又不能不要的情况吗?
文东茅:肯定有的。有一年我去招生,有一个所谓“裸考”状元,我们见了面之后,半天说不出话来,但为了学校的声誉也得招,过了两年之后这个学生退学了。
高考
“要以高考成绩为基础”
新京报:你们主张的方式,跟自主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一样,依然没有否定现行高考制度?
文东茅:我们主张在高考基础上的增量改革,不是否定高考。我们提出,一定要有相当高的分数才能进入面试环节。高考还是能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学生的记忆力,毅力,细心等。
但有很多能力是通过高考考不出来的。比如考古、国际关系、军事、古文。
新京报:除了知识和兴趣爱好无法测量,还有哪些是高考无法涉及但可以在面试中弥补的?
文东茅:如对社区的了解,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就是要通过这种面试来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关心弱势群体。
面试
“不简单看重唱歌跳舞”
新京报:联名信中说,“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下,面对略低几分的优秀农村考生也爱莫能助。如果按你们的设想,能保证农村生源的公平吗?
文东茅:其实按照纯高考分数来录取,已越来越不利于农村孩子,我做过这方面的统计,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的农村生源比重越来越小。
面试对农村孩子并不是一定不利。很多教授对能力的考察并不简单看重唱歌跳舞。我曾参加过一次自主招生,有一个农村孩子,个子不高,普通话也不好,长得黑黑的。当时的问题是遇到井喷事件之后,该怎样制止造成的危害。这个孩子反问了我们一句,“周围有没有人?”
事后我们一致给这个孩子很高的分数。因为有人之后的办法是不一样的,科学家必须以人的价值为最高价值,而不是首先想到节省成本。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很看重的。
新京报:但你们的设想仍要以高考分数为基础?
文东茅:考试方式本身不是为了解决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问题,我们的建议对农村孩子可能会有利。入围条件降低,增加了入围面试的孩子,农村孩子进入的可能性会增加。
腐败
“北大自主招生几无腐败”
新京报:除了公平问题,这个过程中环节更多,主观的因素更多,招生腐败问题如何预防?
文东茅:社会公众对社会的信任程度比我想象的更低,对积极的东西缺乏信心,我个人觉得至少也应该给北大做出尝试的机会。不能因为可能出现的包括腐败等问题而不去改革,不去尝试。
从实践情况看,北大开展自主招生这么多年,严重的腐败问题几乎没有。
另外也有很多机制来规避,如不提前公布名单和去向,实行省籍规避制度,湖南人不到湖南省面试等,这就避免很多腐败的机会。不可能因为可能出现腐败问题就不做了,这样社会就不会进步了。
就整体上而言,目前我校实行的始终还是一种“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并且被动地接受数量有限的高分考生的挑选。
以简单的一两分差别作为判断录取与否的硬性尺度,而不问学生的素质如何?专业理想如何?对于本校热爱与否?这样的录取必然给以后的培养带来太多困难。
——联名信
其实状元有很大的偶然性,高考前100名的学生一般学习能力没有什么差别。
我们的高中生没有闲暇,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享受闲暇。
面试并不是对农村孩子一定不利。很多教授对能力的考察并不简单看重唱歌跳舞。
——文东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