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报考政策 > 文章正文

南方科大学子拒考:放弃虚文凭 求得真本领(2)

时间:2011-11-30 15:41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朱昌俊 反思 突围需摆脱权力悖论 集体拒绝高考,体现出南科大师生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决绝。我一直以为,南科大采取自主招生的方式选拔新生,其实也是一种“高考制度”,只不过这种与西方大学传统接轨的人才遴选机制,

  朱昌俊

  反思

  突围需摆脱权力悖论

  集体拒绝高考,体现出南科大师生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决绝。我一直以为,南科大采取自主招生的方式选拔新生,其实也是一种“高考制度”,只不过这种与西方大学传统接轨的人才遴选机制,更多地体现了校方的价值取向。南科大教改探索的破冰意义无须质疑,但破冰之后会不会再次被冰封,不仅取决于朱清时及其追随者的努力,更取决于行政权力体系能不能为南科大生存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南科大去行政化改革的种种努力,追寻的正是大学精神。体现在办学模式上,就是通过理事会的决策方式,实现学术主导、教授治校,但通览南科大理事会名单就会发现,这所大学的理事长是深圳市市长,理事会成员中还有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当然,理事会中社会贤达和学术上有影响力的专家占多数,政府官员占比限制在三分之一以内。但不难设想的是,一旦理事会内部意见发生分歧,具有出资人身份和持有行政权力的官员理事将更有发言权。从理论上讲,理事会的治校模式肯定会比单一的行政管理更民主、更科学。但简单的逻辑在于,一个市长任理事长的现代大学,在任何时候都脱不了行政权力色彩。

  从经费和体制上为南科大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也好,从立法上支持南科大的办学模式也好,深圳市政府的改革勇气十分可贵,但同样面临着如何获得上位权支持的问题。深圳市政府和南科大一起,正在为回答“钱学森之问”艰难跋涉。但南科大通过一种权力支持去抗衡另一种权力的制约,以实现去行政化的动机,本身是一个悖论。

  朱述古

  延伸

  能否倒逼高考改革?

  45人拒绝高考的意义又何在呢?它是否能如我们渴望的那样,“倒逼”高考改革,从根本上打破中国教育高考“唯我独尊,一统天下”的体制呢?

  要冲破高考体制,唯有推行高校“自主招生”,南科大正是在这一点上被视为教育改革的实验田。熊丙奇先生把“自主招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学校完全自主,一类是统一社会化测试 学校自主,一类国家统一考试 学校自主,并认为目前南科大所走的是第一种模式。我认同熊先生的分析,同样认为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南科大必然放弃“完全自主招生”的模式,而适合中国的,只有第三种即国家统一考试+学校自主的模式,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预料,即便南科大在“自主招生”的改革中力挺下去,它的学生还是要回到高考的“体制内”去的。

  回到南科大的“自主招生”上,作为一个老百姓,我不免有以下的忧虑。南科大招录50名学生可以做到十分公正,10年后,它若是招录5000名学生还能做到公正吗?今天的南科大在创业阶段可以做到公正,有朝一日它名声堪比北大清华,还能做到公正吗?也就是说,在理想的改革者那里,他们更多的看到“自主招生”带给中国教育的勃勃生机,而在教育部和老百姓那里,他们更多地考虑现实,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自主招生”有可能引发的公平和公正之虞。

  赵勇锋

  ■宽容

  给南科大多一点包容

  既然要变革就要勇气和魄力,既然给了南科大充当“实验品”的机会,就要让他有充分的营养成长,就要给予最温暖的阳光。包括正在接受高考“检阅”的莘莘学子在内,所有的学子都希望能够在一所真正培养出自己一技之长的大学中学习。而未来,能否在高考“一锤定命运”的模式下,开辟一种新的人才选拔模式,这都需要高等教育改革继续前进的步伐来支撑。

  照此看来,南科大身兼的责任重大,不仅充当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而且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梦想。那就请给南科大一点包容吧,让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能有一种让人憧憬的可能。程奎星(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