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弃考不同的理由 考不上重点不如不上
今年青岛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微博)的考生共33423人,比去年减少5923人,降幅达15% ,高考人数“缩水”除了适龄人口减少外,逃离高考转而留学(微博)的“弃考生”增多也是一大原因。自2009年以来,青岛的高考报名人
今年青岛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微博)的考生共33423人,比去年减少5923人,降幅达15% ,高考人数“缩水”除了适龄人口减少外,逃离高考转而留学(微博)的“弃考生”增多也是一大原因。自2009年以来,青岛的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降三年,与此相对应的是 ,岛城出国留学人数逐年攀升,2011年,仅2中、58中、1中、9中等4所高中出国人数就达到了350多人,在同龄人挑灯夜战准备高考时,他们却已经手握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畅想留学美好前景。还有一些农村的孩子因为家庭环境和实力不济,觉得与其上大学还不如外出打工或是参军,从而放弃高考。承载着莘莘学子梦想的高考被无情舍弃的场面,让众多教育从业者始料未及,这也给中国高考出了一道难解试题。
出国
以前是退路,现在是出路
过去只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被动将留学当退路,如今却是成绩的优异学生主动视留学为出路,不是考不上国内大学,而是不想考,留学计划被提前到高中甚至是初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大规模弃考留学现象?留学生们纷纷挥手告别高考,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2007年是青岛留学的一个“分水岭”,青大A-Level中心于那年在青岛开班招生,第一批仅11人,可是今年却有150多名学生将“组团”留学;青大ACT中心也是在2007年进军青岛,从当年的24人发展到今年的116人。“洋高考”彻底颠覆了由留学中介办理出国的旧观念,在家门口通过国际化标准考试冲击国外一流大学,成为了不少优秀高中生心目中的圆梦之路。
案例一
一个班55个学生,10人选择留学
当今年高考拉开帷幕的时候,青岛9中高三生于东宁正在北京的美国大使馆忙着办理签证,于东宁将在今年8月份去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读书,拿到美国签证,为他并不完整的国内高中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
“对于高考,每个高中生总会有畏惧感。我上高一的时候,父母朋友家的孩子就不参加高考直接出国,我当时就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尝试这条路。最后就决定去参加ACT 考试,一年能考几次,光这一点,高考就比不了。”
于东宁原本是9中直升班学生,成绩在学校里属于中上等,高考→上个好大学→毕业→找份好工作,这条循规蹈矩的高考道路起初也是于东宁所憧憬的,可潜在的高考失利巨大风险,让他觉得机会多多的留学更有吸引力。
于东宁所在的班级有55个学生,其中有10个学生选择了留学,甚至有的到高三下学期冲刺阶段临时决定出国。“我不喜欢"逃避高考"这种字眼,其实上美国大学压力非常大 ,典型的"宽进严出",毕业难度可能要比国内大很多,我只是觉得留学给了高中生新的选择和出路,放弃高考并不等于放弃学习。”从5月开始,无事可做的于东宁就开始在咖啡店打工挣钱,这是他第一次干服务人的活,这让父母感到很意外,于东宁不愿意被人贴上“富二代”标签。
于东宁对于自己的出国花费很清楚 ,学费一年2.4万美元,生活费1.2万美元,加上机票等杂费一年至少要花3.8万美元,4年美国大学本科读下来花费将在100万元人民币左右。“父母把这些费用当成教育投资,认为是物有所值,可我到了国外还是要打工挣钱,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于东宁说,他以前从来没出过国,也没有离开父母这么长时间,可既然放弃了国内高考,那么留学这条路就得一直走下去。
案例二
牛津面试过程征服一本边缘生
6月5日,在班上其他同学正在为高考做最后冲刺时,青岛二中高三学生葛珊杉却在悠闲地为毕业典礼练习唱歌,虽然她也会如期参加高考,可却是享受过程,结果对她而言已经无足轻重,因为她将在9月远赴英国伦敦大学读书。
葛珊杉是在高二时选择去青大A-Level业余制班的,每周只有周六、周日去学习A-Level。谈到留学决定,葛珊杉并不讳言是为了逃避国内高考,“我觉得中国高考太不适合自己了,比如理综,我数学和物理都不错,可是化学却不好,但高考却要全部考,偏科肯定考不好,我觉得不能反映我的真实水平。而A-Level却可以自己选择考试项目,一年里面还有好几次考试机会。”葛珊杉说,国内高考有些过于残酷,而留学却是机会多多,稍一权衡,她便在高三彻底放弃了高中课程,全力备战A-Level考试。(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