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线无“大小年” 高考填志愿别迷信
考后,家长和考生努力研究的“课题”是如何根据考分科学合理填报一所理想的大学。众所周知,高考(微博)志愿填报得当,毫无疑问可以为高考加分。但在高考的千军万马中,有些考生好不容易获得“分数”准入证,却在
考后,家长和考生努力研究的“课题”是如何根据考分科学合理填报一所理想的大学。众所周知,高考(微博)志愿填报得当,毫无疑问可以为高考加分。但在高考的千军万马中,有些考生好不容易获得“分数”准入证,却在志愿填报的信息迷阵中败了下来。记者采访整理了填报志愿的误区,远离这些有利于考生打赢志愿战。
1.恃分而优,志愿一意孤行
填报误区
2010年,湖南省文科考生小张,高考成绩620分,超过一本线42分,这样的成绩足以上重点院校,但小张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二天,就走进了复读班。原来,小张早在高考前就定下志向:只考地处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而且只读近年来新兴的金融专业,会计学、审计学等传统专业统统不予考虑。小张料想自己可能不会被该校的金融学专业录取,但还是一意孤行,只填报中央财经大学(微博)这一个院校志愿和一个专业志愿,并且专业不服从调剂。因为没有太大的把握被录取,交上志愿表后的第二天他就去复读了,竟然还立下决心:今年如不行,明年再来一次!中央财经大学当年在湖南的第一志愿投档线为628分,最后,张同学以8分之差失之交臂。
心态解读
这种心态在高分考生身上最为常见,他们往往自恃分数优势,对某所名校或某个专业情有独钟,志愿填报时则会孤注一掷,以至于丢失了很多机会,哪怕分数很高,落榜后也只能选择复读。
或许他们的座右铭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坚定信念是好事,但过于固执对于志愿填报来说未必是好的心态。要学会把自己的专业志向范围放宽点,多给自己被录取的机会,即使最后没有被最满意的专业录取,上了大学仍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跨专业考研(微博)等渠道实现梦想。另外,通过大学的学习,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所爱未必是当初填报志愿时偏爱的专业,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警惕提前批“截留”第一志愿
填报误区
2010年,湖南省理科考生谭某,高考成绩627分,高出一本线60分。按这个成绩,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第一梯队的院校外,谭某选择的一本院校的范围还是比较大。但谭某向来喜欢北京的学校,再三考虑后,谭某在一本批次填报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微博)等五所大学,并把北京交通大学(微博)作为第一志愿。从往年的录取线来看,谭某高于一本线60分的成绩是很有把握上该校录取线的。
虽然谭某也很有信心,但看到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除了一本志愿外,还填报了提前批次志愿。他认为,提前批次的志愿不能浪费了,而且还多了一次录取机会,抱着划算的心理,在交上志愿表之前,谭某在提前批次志愿栏里随便写了一个院校和专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并且服从专业调剂。谁知,谭某最后拿到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微博)的录取通知书。
心态解读
多一个选择就多一份被录取的机会,这个命题其实只成立在前一批次所填的院校不能对后一志愿产生“截留”功效时。考生填报提前批志愿时,他们往往会忽略提前批次志愿的负作用。
提前批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填报提前批次确实给高考录取增加了机会,一些考生因为合理填报提前批次,实现了“低分高就”;另一方面,如提前批次的志愿并非自己的理想志愿而不慎重填报,一旦被录取,则没机会参加后面的录取。
3.是否“服从”,要考虑退档风险
填报误区
去年长沙理科考生刘俊的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9分,一本志愿填报了长沙理工大学,为了增加录取几率,刘俊特意没碰热门专业,挑了应用化学等三个稍冷门的专业。刘俊心里顿时有了底:“录取应该机会很大。”信心满满的刘俊填了不服从专业调剂。可一本录取结束后,当他从电脑上查询到录取信息一栏为“档案被退”时,顿时傻了眼。原来长沙理工大学的录取线为574分,刘俊的档案顺利被投入该校,但由于分数只高出学校 录取线2分,却未达到填报专业的最低线,为此没有被第一志愿院校录取。(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