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高考:我们就是这么“烤”过来的(2)
我是工农兵大学生 姓名:李先生 标签:50后、工农兵学员 高考时间:1973年 考取院校:四川大学中文系 1970年—1976年,“工农兵”和“大学生”,这两个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词汇,那时候居然产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
我是工农兵大学生
姓名:李先生
标签:50后、工农兵学员
高考时间:1973年
考取院校:四川大学中文系
1970年—1976年,“工农兵”和“大学生”,这两个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词汇,那时候居然产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一场前所未见的高等教育模式由此而生。
“工农兵学员(大学生)”历史虽短,但是它却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教育理念及个人命运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就是一名工农兵学员。”
李先生回忆说,1970年7月,我高中毕业。由于高考中断,当年11月我入伍。虽然没有机会高考,但我内心一直希望有一天能进入大学的殿堂学习深造。
1973年7月,由于我在部队表现出色,学习能力强,我被推荐参加当年的大学生考试。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句老话的真谛。
我报考的是四川大学中文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清晰记得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祖国的早晨》,是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另外,报考中文系的考生还要再写一篇论文,以《批判林彪的“英雄创造历史”》为题写一篇3000多字的论文。包括我在内,参加考试的共有6人,川大只在其中招一名学员,我考了第一名。
我们生活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出路很窄,当兵、当工人或考大学是当时离开农村外出发展最好的途径之一。虽然今天来看,读大学已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也是人生一个重要的经历。所以我仍希望年轻人,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为那个为你准备着的机会做好准备。
大学入学要带《毛选》
姓名:范永锋
标签:50后、恢复高考第一届
高考时间:1977年
考取院校:梅州大埔师专
1971年7月我高中毕业,当时已没有参加高考的机会。
直至1977年,有传闻说将会恢复高考,我便开始着手复习,可是接近暑期还没消息。直到10月下旬才得到确切通知,年底高考。考试时间是12月11日至13日,考试科目一般四科:数学、语文、政治、理化(或史地),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13日还要加试外语。
我公社有四五百人参加当年高考,当时考试没有公布成绩,更不可能查分。可是这12人体检完了之后就没有音讯。
当年的考试录取率极低,仅有1.8%。
次年5月,我和本社另一位民办老师意外地收到了梅县地区教育局寄来的录取通知书,是1978年5月20日寄出的。我们是被录取到大埔师范读普师班,要求在“5月30、31日报到,过期取消入学资格,由备取生录取。”想不到迟到的高考,还有迟来的通知。
寄《入学通知书》时,还附有一份《新生入学补充通知》,其中说明,“要带毛选1—5卷、十一大文件、五届人大文件和高中数学、语文、化学等各科教材”。高考刚恢复,百废待兴,加上当时政治仍放在突出位置,连教材都来不及编印,所以提出了上述要求。未了还规定“不得带子女来校”。这也是当时时代的烙印。因为在录取的新生中相当一部分已是为人父母者。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