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6所高校签约结盟 能否建成西部教育高地
在重庆大学读建筑专业,可以到西南政法大学修经济法;同样,即使在四川外语学院读书,也可以到西南大学修心理学专业。 这一变化,源于一个月前正式成立的“重庆市大学联盟”——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
在重庆大学读建筑专业,可以到西南政法大学修经济法;同样,即使在四川外语学院读书,也可以到西南大学修心理学专业。
这一变化,源于一个月前正式成立的“重庆市大学联盟”——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和四川外语学院6所高校掌门人共同签署了《重庆市大学联盟章程》及首期合作协议。
重庆版大学联盟有什么特点?本报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采访。
——编者
“一张录取通知书上7所名校”的新闻近日登诸各大媒体。事情缘起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的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武汉7高校集体“踏平”高校围墙的做法赢得热议之余,也在中国的高校间新增一支“七校联盟”。
无独有偶,一个月前,“重庆市大学联盟”崛起于嘉陵江畔。不同于“北约”、“华约”的招考联盟,也不同于武汉七校的二学位联盟,重庆似乎为高校联盟作了新的注解。
初衷:合作比合并更有效率
作为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发起者,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当选为大学联盟首任理事长。
“重庆市高校学科特色明显,但综合性弱、完整性差,对人才培养是不利的。”谈及联盟成立的初衷,林建华表示,重庆高校之间的互补性很强,大学联盟可以弥补高校学科的不完整。
“大学合并”曾经是整合高等教育资源的手段之一。但最近几年,高校“抱团结盟”渐成趋势。林建华表示,“大学联盟”不同于“大学合并”,能让高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科互补和发展上,使成员学校不受自身专业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局限,整合教育资源,带动区域内高校共同发展。如果能够通过大学联盟的形式实现不同高校间的全面合作,会比“大学合并”发挥更大效益。
重庆市大学联盟的成立也得到了重庆市政府的支持。重庆市副市长吴刚表示,一个城市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需要高校之间突破院校围墙,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基础:特色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
“建立大学联盟当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罗长坤表示,国外的常春藤、牛桥(牛津、剑桥)联盟等,都已经声名远播,不仅学校自身的建设从中获益,更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林建华认为,重庆的高校各具特色,如果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贪大求全,必然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回报周期过长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其实,在成立大学联盟之前,重庆市各高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校际合作。据重庆大学介绍,该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同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在联盟的牵线搭桥下,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正在积极筹备成立生物医药研究院。
联盟的积极效用正在显现,让重庆对于教育纲要中提出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到2020年,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
重庆高校校长普遍认为,以一校之力建设“西部教育高地”,非常艰巨。“靠一所高校单打独斗,或许也能提升重庆的高等教育水平,但合力发展显然更为有利。”在林建华看来,“‘一枝独秀’建不成西部教育高地”。因此,深化原有的合作基础,成立大学联盟,成为重庆的必然选择。
特点:全方位合作、多层次结合
重庆市大学联盟成立不到一个月,就开展了两项实质性的活动:7月1日成立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成为联盟内高校共同参与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以重庆市大学联盟名义举办的“重庆讲座”。
“我们的联盟最大的特点在于全方位合作。”林建华如此描述与其他高校联盟的区别,各加盟高校的合作不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在制度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各方面进行合作。(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