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学”正在崛起 农村学生比率不断下降(2)
城乡差距首先体现在中学的教育环境上。2008年,有5918所普通高中位于城市,7526所位于县镇,位于农村的仅有1762所。农村学校的硬件、师资、生源无法与城市同日而语。近年来,自主招生、特长生、保送生等制度拓宽了
城乡差距首先体现在中学的教育环境上。2008年,有5918所普通高中位于城市,7526所位于县镇,位于农村的仅有1762所。农村学校的硬件、师资、生源无法与城市同日而语。近年来,自主招生、特长生、保送生等制度拓宽了高校选拔渠道,农村考生却难以从中“分一杯羹”,因为农村学生获得艺术、体育、奥赛等“补偿教育”的机会不多,自招试题的城市化特色和高昂的考试成本,也让很多农村家庭的学生望而却步。
城乡家庭在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上的差异,也加剧了农村学生比重下降的趋势。2008年,我国城市人均年收入是农村的2.55倍,城乡家庭在经济收入上的显著差距,意味着教育投入上的差距。尽管高校资助贫困生的力度不断加大,清华大学等名校都做出“不让一个勤奋有志向的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承诺,但在高中和大学阶段不断增加的教育开支,无疑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
入学名校的省际机会差异显著
“我们河南今年有85.5万考生,考入名校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小陈感叹。高校在各省的录取名额以及考生入学机会的巨大差异,也一直是社会热议的焦点问题。
在我国,全国招生的高校在各省都有大致固定的招生名额。由于各省教育水平、考生人数、录取名额不同,考生客观上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存在显著的差异。我们提出了各省“入学机会指数”这一概念,来测量和比较同一高校在不同省份招生录取上的差异。入学机会指数的计算公式是:各省入学机会指数=招生比例/考生比例。
入学机会指数可以反映出考生进入某大学机会的大小。指数大于1的省市,说明考生进入该高校的机会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被称为“超代表考区”,该区考生是高考机会的受益者;指数等于1的被称为“正常代表考区”;而指数小于1的省市则被称为“欠代表考区”,这里的考生可以视为高考机会的受损者。
通过对清华大学2007~2010年招生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除北京外,成为“超代表考区”的还包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青海、宁夏、海南等九个考区。
属于“正常代表考区”的有山西、内蒙古、浙江、湖北、湖南、西藏、陕西、重庆八个考区。
属于“欠代表考区”的有河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新疆十三个考区。
入学机会指数可以和各省录取分数线结合起来分析:
分数线与机会指数都比较高的省份有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内蒙古、陕西;
分数线低而机会指数较高的省份有北京、青海、宁夏、西藏;
分数线高而机会指数低的省份有山东、河南、河北、浙江、广东、安徽;
分数线和机会指数均低的省份有新疆、贵州、甘肃、云南、江西、四川。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