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的清华故事:胡锦涛吴邦国常回校看看(4)
这一年是清华水利工程系建系50周年。在校庆前夕,胡锦涛和水利工程系1965届校友一道,向母校捐赠了一座名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雕塑。如今,这座雕塑就坐落在新水利馆门前。 2002年岁末,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
这一年是清华水利工程系建系50周年。在校庆前夕,胡锦涛和水利工程系1965届校友一道,向母校捐赠了一座名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雕塑。如今,这座雕塑就坐落在新水利馆门前。
2002年岁末,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胡锦涛,在台盟中央走访时,见到了台盟中央名誉副主席陈仲颐。他紧紧地握住陈仲颐的手,对大家说:“我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学习时,上过陈老师的课。”师生情谊溢于言表。
2008年5月10日,在访问日本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等驱车前往松下电器公司参观。在会见来自清华大学的松下奖学金获得者时,胡锦涛热情地称其为“我的学友”,然后还说起自己的女儿也曾就读清华大学。他还发表讲话鼓励青年学子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将来为祖国作出更大贡献。
“做辅导员不吃亏!”
和胡锦涛一样,还有许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国家领导人,如吴邦国、曾培炎、彭珮云等,他们也有不少机会回到清华大学,或参加外事活动,或视察校园、指导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曾于1960年到1967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为电子工程系)就读。
2011年3月7日一早,吴邦国走进当年学习和工作的地方——位于东主楼北门外的电子工程系旧馆。见到守候在这里的张克潜老教授,吴邦国迎上前去,紧紧握住他的手。走进系馆,站在中国无线电电子学事业奠基者、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创始人之一孟昭英的塑像前,吴邦国感慨地回忆道,当年孟先生虽然被打成“右派”,但是大家对他很佩服,这么大一位教授,实际动手能力也特别强,连烧玻璃之类的工作都很擅长,总是亲力亲为。
如今,当年的电子系已搬进了新的系馆——伟清楼。楼前“热烈欢迎吴邦国学长回系视察”的红色横幅迎风飘扬,老中青几代电子系师生在大门两边夹道欢迎。吴邦国频频合掌致意,与围在身旁的老师、同学们一一握手。在这里,吴邦国终于见到了惦念已久的恩师吴佑寿院士,还有曾与他一同做过学生政治辅导员的丁晓青教授。故人相见,分外亲切。在伟清楼门口,吴邦国与电子系师生合影留念。他说,能回到自己原来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看到很多老师、当年做辅导员时曾辅导过的同学和现在的学生,看到86岁高龄的吴佑寿院士身体还是那么健康,整个电子系也呈现出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感到非常高兴。
随后,吴邦国走进清华大学老图书馆阅览室,安静的阅览室立刻沸腾了。同学们纷纷站起身来,对仰慕已久的老学长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吴邦国看到一名女生正在读航天航空方面的书时,赞叹说,中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4位是清华的校友,清华人在国防军工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老学长,他还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现在来图书馆上自习是否还提前抢位置?”同学们告诉他:“是,每天很早来到图书馆,座位就已经基本满了。”吴邦国满意地点点头,他说:“这就是清华的学风。清华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传统,具有很好的读书环境,正是如此才培养出了这么多的优秀人才。”
一名正在读研的同学希望从老学长那里了解一下辅导员的工作。吴邦国风趣地说:“做辅导员不吃亏!”他告诉这位同学,做辅导员工作可以密切地和学生们联系,他和过去带过的学生们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至今仍然保持着联系。更重要的是,做辅导员的经历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对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学会与人、与社会打交道,对一生的成长都很有用。
在视察的最后,吴邦国说,“我是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校友的双重身份来到清华的。作为校友,在百年校庆前夕回到母校,见到老师、同学和年轻一代的清华学子,感到非常高兴;而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来到清华,既对清华的百年校庆表示衷心祝贺,同时也对清华师生寄予很高的期望……衷心祝愿清华大学发展得更好更快,为中国实现从大国走向强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