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的大学四年:平常故事不平常的青春
冉晓花,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07级学生。去年12月,在西南大学组织的重庆籍免费师范生专场招聘会上,小冉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二中签约,这也是小冉曾经就读的高中。 4年耕耘,小冉感觉收获不小
冉晓花,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07级学生。去年12月,在西南大学组织的重庆籍免费师范生专场招聘会上,小冉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二中签约,这也是小冉曾经就读的高中。
4年耕耘,小冉感觉收获不小。她说,自己“属于免费师范生里比较坚定的那种人,4年来也没动摇过”。她的故事,听上去很平常,但也折射出首届免费师范生在招生、培养、就业等各个阶段的“不平常”。
代表着国家的价值取向,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扶贫”
小冉来自酉阳县小河镇小岗村,父母都是农民,家庭年收入不超过1万元。她的外公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很受人尊重,很多学生毕业后还常去看他,我小时候就很羡慕”。
2007年,小冉的高考成绩是552分,老师建议她报考重点本科院校,毕竟免费师范生要签协议承诺任教10年,“最后下定决心报考,还是受外公的影响比较大。”
小冉住的宿舍是西南大学最好的宿舍,四人间,带卫生间。不用交学费、住宿费,每个月还能领到400元生活补助,加上每学期父母给的1000元生活费,小冉每个月可支配的“资产”在700元左右。除了学校食堂外,她有时也会和同学们去校外餐馆打打牙祭,加上购买日用品和衣服,“700元其实足够了,我也没有太亏待自己。”
【点评】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王占仁:在一些人眼里,免费师范生是“特殊”的一群人——他们贫穷,所以更应该艰苦朴素;他们享受“免费午餐”,所以更应该努力学习;他们要回原籍工作,所以在校期间谈恋爱很不现实……其实,这都是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误读。免费政策,表达的是政府的一种态度,是国家重视教育事业、重视教师培养的一种价值取向,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扶贫”。但在现实中,免费更多地被理解为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不是学业优秀学生的有力吸引。我认为,免费不是师范教育的前提和终极目的,而只是其中的手段。
还应注入更多激励和淘汰机制
在全班71名学生中,小冉的成绩属中上游。“曾经有媒体说我们免费师范生因为‘高枕无忧’,就变得懒散,其实那只是很少一部分。”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涯,小冉感觉收获不小。课程的针对性比较强,大二开始见习,要当着全班同学讲课,讲完后会收到录像视频,可以拿回去自己研究不足。大三下学期,小冉回到酉阳,在当地的实验中学教初中数学,这叫“顶岗支教”。此外,学校还组织集中实习和混编实习,“几年锻炼下来,做教师应该说是得心应手,也许我一辈子都会当老师。”小冉表示。
【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高鸿源: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季,透露出了喜与忧——对那些想当老师的学生而言,这项政策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便利;而对那些对教师职业缺乏热情、只看中“免费午餐”的学生而言,最终的代价就是4年后求职时的纠结。以后要把好招生入口关,让真正想当老师的学生填报。
免费师范生也应主动调整心态,增强自身竞争力,适当放低择业标准,积极应对就业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消解心理压力,自信从容地应对未来的人生。
王占仁:免费师范生政策还存在一些激励机制、淘汰机制不足的问题。建议在培养过程中,利用周期考核等方式,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对不合适从教的学生进行淘汰,从而解决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等相关问题。其次,建立多元化可选择的免费制度。现在的免费师范生政策主要是“两免一补”和“服务十年”,还应该逐步建立多元的享受额度与服务年限对应的免费制度,让学生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免费额度。这样,既能增加政策的吸引力,也有利于降低培养成本。
政策关键点还要进一步完善统一
虽然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但酉阳二中已经要求小冉过去见习。如此迫切的原因,就是教学缺人手,“前段时间他们有6个数学老师,每人带3个班,每天要上三四节课,还要备课和批改作业,实在有些吃不消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