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高校纷纷织“围脖” 招生答疑最“给力”(2)
“围脖”款式各不同 高校微博以其不同的定位和风格,引来了大量“粉丝”的围观,形成了微博交流的一道亮丽风景。总体上说,高校微博都有宣传形象、介绍动态、解释政策的功能。但同时,许多高校微博也有着自己的鲜明
“围脖”款式各不同
高校微博以其不同的定位和风格,引来了大量“粉丝”的围观,形成了微博交流的一道亮丽风景。总体上说,高校微博都有宣传形象、介绍动态、解释政策的功能。但同时,许多高校微博也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含情脉脉型。时时通过温情的问候,真诚的提醒,营造与“粉丝”之间温馨的氛围。去年12月11日,中国海洋大学的一条微博是“百善孝为先。忙碌生活之余,别忘了关心自己的父母”;12日,它又“织”了“天气寒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啊!晚安,各位!”的微博,语句平凡,感人至深。清华大学的微博,也是坚持每天向“粉丝”问安。
第二类,勤勉可爱型。博主不仅勤于更新,十分敬业,而且随机使用网络语言,与“粉丝”之间零距离沟通,深受“粉丝”追捧,复旦大学的微博便是代表。据统计,仅在去年12月10日这一天,该校微博更新就达10条,真是勤勉可嘉。在该微博上,更有“超级无敌清晰明了美观的自主招生报名指导”“今晚就到这里吧,小宇宙爆发过了”等网络化的表达方式,亲切幽默。
第三类,公事公办型。在这类“围脖”中,只谈工作,不谈其他,简洁明了,绝不拖沓。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的微博,自开通以来,只更新招生工作组的信息,并且格式也严格按照“地点、电话、联系人”的顺序发布,不拖泥带水。黑龙江大学、东南大学的微博,亦有这一趋势。
有网友表示,真可谓是“博”如其校。不同类型的微博,反映的是所在高校的校园氛围、处事风格和文化内涵,有助于从侧面增加对高校的认知。
织“围脖”不勤不行
微博开通,对高校来说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毕竟,开通微博不是目的,维持微博适时更新、良性运转才是目的,这就需要高校用更多样的“针法”,来用心编织“围脖”。
从目前已开通的高校微博来看,真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粉丝”团人气超旺,而有的高校微博只有几十个“粉丝”,甚是冷清。据分析,主要是因为有些高校微博更新过慢、定位过窄、形式单一。
“把微博当成网站办”,是导致微博更新过慢的症结所在。据调查,在已开通的高校微博中,有不少一个月只更新数条消息,最“极品”的微博已经超过6个月没有1条更新,基本上处于“休克”状态。而微博的优势就在于以最快速度、最精炼的语言传递信息,若更新速度无法保障,便是形同虚设。
由于部分高校微博定位过窄,只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固定群体,缺乏信息营养,导致关注度下降。网络社会的关注,其实是双向的。因此,高校“围脖”完全可以提供更多面向公众的服务、教育信息,真正成为社会了解高校的窗口。中国传媒大学的微博,就不时发布服务公告、招聘信息,甚至是搞笑励志视频,聚集了不少人气,转发量也很高。
此外,还有高校通过对校内新闻的简单粘贴,来填充微博,使得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缺少互动,摆出自说自话的架势。殊不知,互动,正是微博的魅力所在。
[幕后]
揭秘“围脖”操盘手
目前,武汉10所重点院校已有9所开通微博。据记者打探,各高校幕后的操盘手大多数是宣传部和招办老师。但情况也不尽如此,藏在全国各高校“围脖”后的,也不乏一些“另类”的操盘手。
南京理工大学
操盘手:70后美女老师
“哭,真是没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呀,为了自己吹个头就让学校拆个楼,等你自己结婚成家或者管理一个单位时就知道了。”点开南京理工大学官方微博,记者看到学生抱怨学校宿舍限电时,它是如此回复的!各种给力对话,让学生纷纷在猜测,这么欢乐的“围脖”到底是谁在负责打理呢?(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