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偏才”大学生活揭秘:享高校特殊教育
一度成为社会焦点人物的高考生孙见坤,赶赴山西大学报到后,经专家小组面试,现已从法学院调剂到了以文史哲大类教育为主的初民学院试验班。 孙见坤,在今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中,其突出的国学素养被多名教授看
一度成为社会焦点人物的高考生孙见坤,赶赴山西大学报到后,经专家小组面试,现已从法学院调剂到了以文史哲大类教育为主的初民学院试验班。
孙见坤,在今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中,其突出的国学素养被多名教授看好,并力荐 视频:国学天才征服了复旦教授征服不了高招办媒体来源:江西卫视复旦破格招取。但终因高考分数不足,陕西省招办不予提档,最终投档至山西大学法学院。
孙见坤的遭遇引发了诸多争议。近年来,有类似遭遇的学生不少。随着自主招生改革的深入,大学该如何培养偏才,偏才怎样成才,也进入社会视野。
偏才的“非典型大学生活”
“转型”成为主要任务
蒋方舟,知名少年作家。2008年,清华大学降60分将她录取到新闻与传播学院。作为一名大三学生,“作家蒋方舟”经常还以名人身份参加快乐男声、电影首映式等各类社会活动。
但蒋方舟坚持认为自己和别人的大学生活“没什么不同”。“很多老师根本不知道有我这么个人。知道的,顶多点名时喊一句"那个湖北籍的美少女作家来了没有",戏谑一下。”对这种状况,蒋方舟比较满意。
虽然文学才华突出,蒋方舟也得和其他同学一样,面对高数、物理等理科基础课。对这些课程,她有些吃力,但并不排斥,她说,自己的梦想是跳出“文艺圈”,做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而大学4年,是弥补知识结构的转型期。
相比蒋方舟的“平淡待遇”,同是文学偏才的周海洋则感受到了一些“明星光环”。2009年,周海洋以一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高考满分作文一鸣惊人,尽管高考总分只有300多分,他最终还是被三峡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正常补录,在本科插班就读。
这个大男孩进校之日就与众不同。学校发给周海洋两万元奖学金,还安排另外3个爱好古文的同学同住一间寝室,并时常安排他出席社会活动。不过,周海洋自己倒很注意低调。其实,除了古文外,周海洋也对自然科学、计算机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他的老师、吴卫华教授说他“在古体诗词创作上有一定天赋”,但“对于文学来说,思想深度、思维方式和思想品质更重要”。他说,周海洋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才能走得更远。
一视同仁还是特殊培养?
偏才和学校应“良性互动”
对偏才的培养,大学各有不同。
三峡大学对周海洋实施了“特殊政策”:学校专门成立导师组,为他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每个阶段,安排一名老师与他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指导。推行这种方法的还有四川大学,学校规定对“特殊兴趣和特殊专长学生”可优先录取,并设立培养专项基金,配备专门导师,用非传统的方式来培养和考核。
也有许多学校不同意上述做法。有高校教师认为,如果学校针对单个学生设计培养方案,培养成本实在太高,“不能以偏才的名义破坏教育公平”。
北京大学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对每年通过自主招生、高考降分、竞赛等渠道招录的偏才实施“冷处理”。“所谓"偏才",只是具备某方面特长或表现出某方面潜力的普通学生,还称不上是"人才"。”北大教务部一名负责人表示,北大所有课程和学业安排都按正常教学计划进行,“大学本身已经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平台。”
武汉大学的做法是第三种类型:不给单个学生量身定制教育方案,但会给这些学生创造较好的专才发展空间。在新闻学院谢雅维老师看来,“偏才和学校的关系应良性互动。学校把他们招进来要用心培养,学生也应珍惜大学资源和平台”。
有教育专家表示,大学可以宽进严出,通过“开偏门”,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进入校园,但学生能不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只有踏实求学,没有“偏路”可寻。(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