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专家意见:孩子高考要理性对待

时间:2012-07-14 16:04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进入七月,与天气一样,有关高考(微博)的话题热度骤升。  发生在身边的两件事特别耐人寻味:一是一位同学的孩子考了600多分,超过理科一本线70多分,然而他却执意选择复读,期盼来年冲刺“北上广”名校;一是

  进入七月,与天气一样,有关高考(微博)的话题热度骤升。

  发生在身边的两件事特别耐人寻味:一是一位同学的孩子考了600多分,超过理科一本线70多分,然而他却执意选择复读,期盼来年冲刺“北上广”名校;一是一位担任某高职院校负责人的同学感叹时下的“招生难”,不得不像贩小菜一样,挖空心思到一些中学争取生源。

  高考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相对公平的手段,其意义不容抹杀。然而,是考试就必然存在高低分,高分是否就是高能,低分是否等于低能,值得人们深思。因为分数毕竟只是一次表现,而智力、自主性、兴趣等才是一个人终身发展持续发生作用的重要因素。有例为证:某高校一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出人头地”是所有考生的追求,“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微博)的心愿,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在高考的千军万马大战中,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人上人”,更多的考生只能是“人中人”。其实,反观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人上人”的岗位、作为等因素固然至为关键,但社会的文明进步、经济的繁荣发展,更多离不开“人中人”的贡献。

  回到前面提到的两件事,许多考生选择复读固然无可厚非,但毕竟加重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也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另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读高职院校未必低人一等、无所作为,何况现在大量的企业面临“用工荒”。

  孩子们是事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千万不能让孩子在学生时代失去发展天性的最好时机,去做一些成年以后才该做的事情。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