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电影人才培养高峰论坛(2)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和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侯光明提出,当今中国电影产业需要既懂创作又懂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要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需要的高级企业经营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性思维的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和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侯光明提出,当今中国电影产业需要既懂创作又懂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要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需要的高级企业经营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性思维的高端创作型人才、需要具有对外传播能力的经营人才、同时还需要懂艺术懂技术的高尖端数字技术人才和完备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因此我们一要使人文素养与专业精神相结合,民族使命与国际化视野相结合,艺术创造力、技术创造力与电影产业化发展思维的结合,从而树立人才培养新理念,确定人才培养新目标;二要依托政府,创建校际联盟、产学研联盟、资源共享平台、学分互认、专业实习、教师实践六大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三要适应产业发展新环境,推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四要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电影教育新格局;五要集聚国内外教研机构,打造协同创新模式;六要联合行业及学术组织,创建电影人才培养新联盟。
南京艺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沈义贞副院长在对关于影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中提到,要注重通过调研制定影视专业的课程标准跟培养的规范、规格,同时要特别关注理论教育对影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艺术眼光和审美情趣的理论型人才,和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创作型人才。
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红兵通过对珠影集团的介绍,对影视全产业链发展与人才需求提出看法。他认为现今中国电影市场一线正迫切需要综合性管理人才去整合多样化的电影生产资本和资源,使其形成现实竞争力和生产力。而人才的需求则一靠培养、二靠引进,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我们自身培养。希望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和产业发展委员会能够搭建起高校和影视企业之间的桥梁,使双方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为中国电影市场培育更多有用之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精辟分析和阐述了其新媒体时代的电影教育观念,提出我们要注重大电影、注重微电影、注重电影的商业性、注重对电影精神和新媒体等互动媒体的认知,并且特别要注重高规格电影和3D电影为整个时代带来的挑战。
重庆大学影视学院的常务副院长彭庞吉象则对数字技术与影视教育的关系进行阐述,他通过系统的分析数字技术为电影影视产业发展带来的革命和影响,提出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影视技术已经给我们的教育科研和我们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要迎接这个机遇,并且迎接这个挑战。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周涌在其对电影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分析了电影产业跟教育矛盾的冲突、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多元化问题、以及电影教育如何为产业服务,从而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高端人才,提出我们一要拥有清晰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二要拥有完备的课程体系;三要将产业需求切实加入到培养体系中来,设立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四要让更多的产业专家加入到高校电影人才教育培养队伍之中。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武亚军则提出,我们要处理好市场需求和学生艺术品格培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个人发展与岗位职责的关系、处理好学生实践和社会需求相互转化的关系,并通过这些关系的协调,努力保证学生的培养规格。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书记詹新通过海派文化支撑下的应试教育与产业关系的叙述,对比了国内传统影视人才培养模式和上海戏剧学院通才培养模式,介绍其借鉴美国培养经验,塑造新一代影视人才的教学成果及经验。
博纳影业董事长丁一岚则通过从博纳影业集团自身发展看电影专业化人才培养,对中电影教育提出要发展综合教育,培养经营管理型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其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等良好建议。(以上各专家学者发言稿将全文转载于附件)
本届电影人才培养和电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对如何针对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所需,联合业界、整合资源新一代培养电影人才,探索电影发展新思路、新理念、新的模式,推动中国电影及电影人才培养走向国际化作出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