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高“烤”季监考老师为考生打扇
杨道正先生 高考(微博),我们曾共同走过。现在的高考是在6月7、8两日举行,对不少曾参加高考的长沙人来说,他们的高考,是在长沙7月的苦暑炎热中。那时的高考,老师学生家长(微博),甚至全社会最担心的就是中暑
杨道正先生
高考(微博),我们曾共同走过。现在的高考是在6月7、8两日举行,对不少曾参加高考的长沙人来说,他们的高考,是在长沙7月的苦暑炎热中。那时的高考,老师学生家长(微博),甚至全社会最担心的就是中暑
A 监考老师为考生打扇,流露的是内心对国家重新重视教育的欢喜
“不只是天气太炎热,中暑猛于虎,也不仅仅因为老师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更因为当年已经打倒‘四人帮’,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社会由无序转向有序,这一举措深得民心,整个社会呈现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气象。高考恢复后,在长沙最热的7月考场中,其实有不少监考老师,发自内心地为素不相识的考生打扇。”
长沙市第十五中学退休教师宋炳生,今天说起高考颇有感慨。
宋炳生今年已经75岁。1977年冬,1978年夏,她都是高考监考老师。1979年、1980年,她又参加了长沙市和湖南省高考阅卷工作,她记得那时高考试卷统分计数工具,使用的还是算盘。
对于30多年前的高考,宋炳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热”。1978年7月高考,十五中是当年的考场之一。她清楚地记得当年摆放考生课桌椅时,最后要细心检查课桌是否有洞。有洞的课桌,一定要垫上玻璃。
当年十五中教学楼是一幢红色砖楼,光线不好,又不透风,每间教室设监考老师3位。有时看到考生前胸后背的衣服湿成一片,监考老师自然会经意不经意地路过,替考生轻轻打扇,心中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考好。
当年十五中有位彭友兰老师上了1978年7月26日的《长沙日报》,那一年十五中考(微博)场28考室彭发兰老师,看到一个考生有中暑现象,立即将他的桌子移至门边,为他扇风,使这个考生坚持考完高考。
B 泼水降温、搭凉棚,防暑降温的土办法用在高考考场上
原长沙市教委主任杨道正先生回忆说,当年在炎热的高考季,高考考场内当然没有电扇、空调,学生必须凭自己的体力和意志抗炎热干扰完成高考,各考点的老师们也在想尽办法防暑降温。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杨道正是闻名长沙的数学老师,也是高三班主任。那时送考的不是家长,而是高三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那些年,长沙市十四中的学生,都到一中考场参加高考,杨道正先生成为“考场外的守望者”。
他印象中记得,一中考场在高考中的降温办法是将防空洞的水抽出来,喷洒在校园和考室内外,以求降温。
1978年7月,长沙县果园中学考场六间考室当西晒,工作人员就用36床席子在18个窗口搭起凉棚。
C 当年高考的“全民总动员”,1万人为5万考生服务
高考是中国“第一大考”,全社会从过去到现在都在关心高考。
空军十九厂的家属苏静记得,至少在1978年、1979年这两年,空军十九厂都派了专车,送冰棒到高考考场,慰劳高考考生。
而当时东区的工农兵商店、大丰南食店、沁芳水果店等商店曾送过汽水、西瓜、面包等到考场。
在1978年7月20日至22日,“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命题高考中,长沙市城乡共设158个考场,1600多个考室,全市抽调8000名监考人员,加上各级招生工作人员和医院、商店、公安、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的同志,共约1万人,为5万多名考生服务。
1978年7月高考季,正值长沙周边乡村进入双抢大忙之中。望城县委和长沙县委号召“在不误农时抓好双抢大忙中,一定要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组织好统考。”
D 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神童”谢彦波
结束文革,恢复高考之初,曾经有过一个用“神童”故事为考生父母励志的年代。
1978年,一个抓住全中国父母眼球的“神童”的故事,在我们的城市发生:长沙市北区湖南医学院子弟学校五年级小学生谢彦波,跳过整个中学阶段,直接成为中国科技大学1978级第一期少年班学生。据说,11岁的谢彦波走进中科大(微博)校园时,还在滚动一只铁环玩。此后,谢彦波在15岁时再跳一级读硕士,18岁读博士,当时谢彦波曾被一些人称为“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不过此后谢彦波的人生道路却走得有些曲折。(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