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禁不规范语言文字:勿为博出彩冒险(2)
钟斌说,这个新规对大多数考生影响并不大,但在细节上仍要注意,谨慎使用网络词汇。(文/记者 郭文娟) 链接 语文考试中的“不规范”事件 2009年,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学生黄蛉用甲骨文书写高考作文,轰动大江南北。最终
钟斌说,这个新规对大多数考生影响并不大,但在细节上仍要注意,谨慎使用网络词汇。(文/记者 郭文娟)
链接
语文考试中的“不规范”事件
2009年,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学生黄蛉用甲骨文书写高考作文,轰动大江南北。最终作文得分8分,高考总分428分,未能达到三本省控线。幸运的是,他的特殊才能得到四川大学“垂青”,2009年,黄蛉进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微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2010年,江苏如皋中学学生王云飞的文章通篇用文言文写成,而且用了一堆冷僻古字,阅卷老师不认识,后来请了南师大吴新江教授来阅卷,拿了高分。最终,这位“古文奇才”也因为在高考作文中显示的扎实古文功底,被东南大学(微博)破格录取。
2006年1月22日,台湾的新学年大学学科能力测验中。命题老师在语文非选择题中提到:“3Q得Orz”为不当用法,要求考生改成正确的文字。“3Q”为英文thank you之意,“Orz”是用三个英文字母形状组成一个人“跪拜在地”,所以改正后应为“感谢得五体投地”。
【小资料】
所谓“火星文”,指的是由一般大众无法理解、或难以理解的文字组成的文章。而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普及,由注音符号、图形文字、网络流行语等攒在一起表情达意的网络火星文,在年轻网民中大行其道。
【编者手记】
规范若无标准 吃亏的是考生
蒋怡丹
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有它的必要性,尤其是在书面使用中。高考属于标准化考试,用现行规范语言文字答题是必须的。今年教育部针对卷面文字进行规范,目的很明显,就是希望给予引导,遏制越来越多的繁体字、火星文及网络语言等不规范语言文字的泛滥。
其实,要不要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不存在争议,关键是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毕竟高考的特殊意义早已超出了这场考试本身,必须慎重对待。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仅靠阅卷老师的主观判断,会不会导致是否公平公正的质疑?
除了规范标准的界定,高考中还有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内容——高考作文。书面文字是否规范还算容易判别,那么语言呢?作文中包含大量的生活元素,如果考生在写作中涉及了这部分生活语言,如何甄别?
规范使用文字,不应仅限于高考卷。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文字,隔两三年就要进行调整,是希望能起示范作用。同样,社会用字也必须规范,尤其是广告用语。假如在平时生活中,充斥眼前的都是别字、错字甚至凭空造字,而高考又没有清晰准确的标准,吃亏的只能是考生。(蒋怡丹)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