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与北外签署合作协议建立高校战略共同体
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微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签署战略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动两校共同提升高等教育
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微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签署战略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动两校共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教育部党组成员顾海良,外交部部长助理张明,新华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周锡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中联部干部局副局长刘金峰,中国日报副总编辑王浩,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胡邦胜,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副巡视员牛燕冰,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郑萼出席签字仪式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按照协议,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战略合作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基本涵盖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双方将互为“第二校园”,互相开放相关课程,互认学分并互免学费,相互提供优秀研究生生源,互派教师,共同研究、开发“联合培养国际组织高端人才”、“高级复合型笔译人才”等项目;双方将加强学术研究协同创新,共同争取首批进入国家“2011计划”,联合举办高端学术研讨会,加强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的研究合作,共同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推出重要学术成果;双方将积极服务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大力推动“国才智库工程”,共同探索与部委、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新模式,推进多种形式办学,积极开展出版合作;双方将建设公共外交研究等若干个协同创新中心,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需要,加强孔子学院的合作,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双方将通过招收博士生或博士后进站的方式促进北京外国语大学非外语学科和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开设教师研修班和管理干部研修班、互派骨干挂职担任学院和部门负责人的方式提升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水平。
教育部党组成员顾海良在讲话中说,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深入合作,建立我国第一个高校战略共同体,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微博)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积极举措,对于推动推动协同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要的意义。希望两校积极探索校际战略合作、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新模式,努力成为高校校际协同创新的典范;希望两校始终紧紧抓住提升质量这一核心和目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内涵提高,真正实现强强联合和互利双赢,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把中国人民大学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把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成“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一流外国语大学”;希望两校不断深化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建设文化强国积极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在致辞中表示,两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悠久的传统友谊,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推动两校合作向更宽领域拓展、向更深层次迈进,是中国人民大学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历史使命的召唤和要求,积极回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动选择和战略举措,对于学校提高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在致辞中指出,两校曾共同为中国的革命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家新的使命召唤,两校并肩携手,率先成立全国高校首家战略共同体,就是要充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创新优势,提升创新服务的能力,在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伟大事业中作出两校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重点大学之一,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和“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目前学校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学校考察时明确提出要建设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学校考察时对学校作出“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指示。(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