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质量特色制胜 “更名”之风当休矣(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的品牌尤须经历岁月的沉淀。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最有价值的资源恰恰是其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学风、校风和培养的优秀学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享誉全球,但并没觉得叫学院“委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的品牌尤须经历岁月的沉淀。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最有价值的资源恰恰是其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学风、校风和培养的优秀学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享誉全球,但并没觉得叫学院“委屈”了自己。
客观地讲,尽管高校有层次之分,但这并不妨碍高校在其所处的层次上办出自己的学科特色,最终成就学校特色。反之,如果放任自流,必然会让大学的发展出现“高、大、全”的综合征,导致“千校一面”、“同质化”严重的局面。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我国高等教育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引导高校练内功、比内涵、强底气,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本报记者 杨明方
大学应各美其美(凭栏处)
赵婀娜
陈寅恪先生每次讲课,总是开宗明义:“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言人所未言,这是陈寅恪先生追求的特色。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也应如此。
早年,季羡林先生曾被问及北大和清华两所学校的不同风格,他说,“肯定不一样,这并不奇怪,就好比李白和杜甫是两个好朋友,但却风格迥异。”
有大学校长将大学之特色做了形象的比喻:“特色”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离开它,你就会窒息而死。
我们从世界上一些知名大学的“校训”或箴言所传递出的不同的精神内涵当中,能够感受到世界著名大学的个性之美。牛津大学强调“求是、辩证、以人为本”,耶鲁大学主张“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麻省理工大学要求自己的学生“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践并重”,清华大学(微博)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行胜于言”,北京大学(微博)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这些优秀大学的特色文化令这些学校在世界高校之林中,显得卓尔不群,也使得他们的学生因母校的厚重文化和与众不同而感到自豪。
从历史来看,我国高校曾因客观的历史原因,出现了个性不分明、特色不明显的问题。不少高校盲目求大、求全,定位不清晰、育人目标不明确,导致了很多高校采用一个办学模式,一条发展路径,一种培养规格,千校一面。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特色发展的重要性。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更显得重要。
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190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强调,“普林斯顿不像哈佛,也不希望变成哈佛那样;反之,也不希望哈佛变成普林斯顿。我们相信真正的活力在于多样化,在于各种思想的相互补充,相互竞争。”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大学的特色?或许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但有这样几个例子很具代表性,也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斯坦福大学以前曾有过一个规模不大的建筑学院,在美国大学的建筑学院专业排名中,位于十名之外。学校为此做了研究,将为使建筑学院进入前五名而需要的投资与将同样多的投资应用于其他学科所产生的收益进行对比,如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等。最终,学校的决策是,取消建筑学院,集中精力和资源办好其他学科,突出特色与长项。
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在查理斯·范海斯校长的领导下提出了“威斯康星理念”,范海斯认为,威斯康星大学要在一个农业大州“美国的奶牛场”中生存和发展,教授的皮靴上不能不带有牛粪,他们明确了学校的定位,立足农业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诙谐地评价威斯康星大学,“如果你到威斯康星大学去,别忘了吃那儿的冰淇淋,非常可口好吃。”艾略特说,威斯康星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州立大学,它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地位,是由于在为州服务的过程中,威斯康星大学在学科方面办出了特色,在畜牧科学、生物科学和细菌科学等学科都取得全美领先地位。(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