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博主晨雾:2011年高考十大新闻盘点(2)
农大不仅不参加自主招生的任何行动,而且还不时地积极反对自主招生。继2010年12月2日农大校长发表《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与大多数高校在自主招生问题上大唱反调之后,2月23日农大校长再次发表文章《对
农大不仅不参加自主招生的任何行动,而且还不时地积极反对自主招生。继2010年12月2日农大校长发表《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与大多数高校在自主招生问题上大唱反调之后,2月23日农大校长再次发表文章《对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的再思考》,炮轰自主招生。
值得注意的是,柯炳生炮轰现行自主招生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指责自主招生“掐尖”,而是说自主招生“拔苗”。他说:“有人认为,一些名校热衷于自主招生,是为了掐尖――抢尖子学生。可能一些学校也确有此意。如果只有一所学校自主招生,那么可能会有掐尖效果。不过,在有80所学校都自主招生的情况下,最终效果实际上是相互抵消掉了的。事实上,以往通过自主招生锁定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低分(低于学校的普通录取分数线)录进来的,所以,实际效果可能不是掐尖,而是“拔苗”。”
柯炳生质疑制定自主招生时候的一个基本假定:“高考成绩不足以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的学生是高分低能,有的则是低分高能”,他提出五点不同看法“一是就学生总体而言,分数与能力绝对是正相关的;说分数不能够充分反映能力,仅仅是就很少数人而言是正确的。二是总分数可能不足以充分反映能力,还应看成绩结构,看单科成绩。三是能力的比较无法绝对化和量化,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数理思维能力强,两者之间无法进行绝对定量比较。四是考试发挥是否失常,也反映出考生的心理素质。”
柯炳生提出一种“统分结合”的自主招生改革思路:“统,是指全国统一笔试(相当于全国自主招生的统一大联盟),作为基础;分,是指以各个学校的各个专业为基本单位,分别制定标准,进行面试。“分”的关键,在于面试一定要以专业(或相近专业类别)为单位,只有这样才科学合理。”简单地说,就是在现有的夏季全国统一高考的基础上,增加一次冬季的自主招生全国统考,各个高校根据这次冬季统考成绩,分专业确定面试分数线进行面试挑选特殊人才。
晨雾的看法,柯炳生校长对现行自主招生的批评有一些可取之处。但是他所提出的这个所谓“统分结合”的自主招生改革,晨雾认为被采纳的可能性很小。还不如把自主招生面试放到高考之后进行的优点和可行性好呢。
本条新闻入选原因:
在自主招生混战的硝烟中听到一点经过认真思考的不同声音十分难得。
三、南科大45名学生拒绝参加高考风波
5月27日,教育部例行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针对南科大的自主招生制度称,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由于南科大并未被归入今年的自主招生高校,教育部的这个表态,立即被理解为,按照“制度”南科大自主招生2011年3月入校的实验班的45名“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学生,还得再经历高考。这一理解被随后发生的事实所证实。45名学生在5月底统一在网上发表公开信拒绝参加高考。之后,没有一名学生进入深圳教育部门为他们专门设立的高考考场。南科大45名学生的拒绝高考风波在全国媒体引起了极大地关注,也把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推上了风口浪尖。但是在此风波中最为尴尬的确是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他们确实没有预料到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结果。直到最后也没有见到教育部门对此有任何表态,因为他们为南科大45名学生专门设立考场要求参加高考这件事情表面看是想“遵循依法办学,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但是实际上已经涉及多项违法违规。
晨雾在6月4日发表了一篇文章
《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就变“合法”了吗?》,指出了教育部的做法涉嫌四项违法违规:
1.南科大45名学生不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于2011年3月1日开学,在开学前几天的“教育部2011年第3次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发言人续梅表态,对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并进行高等教育的一些改革、探索,教育部是积极支持的态度。首个实验班的学生来源有两个,一个是2010年报考中科大少年班,上了一本线但没有被中科大录取的学生,另一个是成百上千仰慕南科大而来的全国高三学生,他们通过校荐或者自荐的方式,通过了学校的资助选拔筛选考试。因此这些大学生是否具备高考报名的条件要受到质疑。因为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报名:(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45名大学生参加高考是否符合高考报名资格受到质疑。(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