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校自主招生大变脸:个性名称层出不穷(2)
这一情况在复旦今年的招生政策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明年,复旦将面向全国(苏浙沪三地外)实行新的自主招生办法,即招收“推优直选生”。自主招生的推优渠道有两种,一种是“推优生”渠道,另一种是“直推生”渠道
这一情况在复旦今年的招生政策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明年,复旦将面向全国(苏浙沪三地外)实行新的自主招生办法,即招收“推优直选生”。自主招生的推优渠道有两种,一种是“推优生”渠道,另一种是“直推生”渠道。两种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推优生必须接受大学专家组严格的综合评价并作出筛选,而筛选则有通过与不通过之分。只有在获得通过的前提下,才能进入面试环节。“直推生”只要材料真实、齐备,不需经过筛选程序,直接具备面试资格。由此可见,明年复旦将全部采取校荐的方式,而不能通过学生直接和大学自荐的方式报名。特别是在“直推生”环节,只要是中学推荐的学生,不用经过高校的初审,可以直接进入面试环节。
复旦称,新政策是在考生和大学中间增加中学考核环节,中学考评胜出经公示无异议者可以获得所在中学“推优直选生”资格,从而具备了向大学提出入学申请的条件。
招生优惠幅度加大
今年,更多的优惠程度在普通自主招生政策中得到体现,比如之前,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后,北大一般给予加30分的录取原则,今年在招生简章中,北大称将在高考录取时给予北京大学在当地录取线下降60分以内录取的优惠政策(具体降分幅度由北京大学自主选拔录取专家委员会确定)。清华之前在普通自主招生部分,规定累计加分不超过40分,今年的规定是被清华认定为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的考生可以在高考录取中分别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其中录取总分优惠一般不超过60分。而复旦大学表示,通过面试的学生,可降分至一本线上20分录取,复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一般是在一本线上百分左右,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优惠程度加大。
自主招生优惠程度的增加,一方面使招生录取中高校的作用得到更大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各个高校争夺优质生源的一场竞争。对于考生来说,巨大的优惠幅度可以说给高考上了一道很强的保险,使得自主招生考试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个别学校取消笔试
虽然大部分学校基本还是保持了初试笔试加复试面试的考试方式,但今年复旦取消了笔试考试方式,经过初审后直接按照2:1的比例选择候选人进入面试环节,减轻了考生的负担。
复旦称,此举是基于对于中学考核环节的信任,反对见分数不见人。自主招生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打破高考“一考定终生”的弊端,反对围绕“分数线”做文章,甚至把招生政策作为争取高分生源的手段。这些学生不需要用考分来证明自己,但必须是全面发展、表现优异,且具有学术研究的志向和潜质,入校后能潜心于求学、矢志于学术,将来有可能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物。
除复旦外,其他高校推出的个性自主招生政策实际上也减少了部分考生参加笔试,如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清华“新百年计划”,人大的“校长直通车计划”、“圆梦计划”等政策的入选学生都可以免去笔试部分。
联考阵营进行调整
目前自主招生中存在四大联考阵营,关于是否今年继续联考的争论持续了一个多月。
上周五,尘埃落定。其他三大阵营的成员都不变,“北约”瘦身,减少了南开和复旦两名成员,从13所院校减少到11家。复旦大学不再参加联考的原因是今年取消自主招生笔试。近年联考平均预录取率为10%左右,而去年复旦自主试点联考板块的实际预录取率低于2%。绝大部分学生其实是“陪太子读书”。南开也宣布不再参加今年的“北约”,单独开展自主招生考试,南开表示不想陷入人们所说的名校“掐尖”的竞赛里,而是希望回归自主招生的本义。
有内部人员认为,联盟内部高校的选才标准未必一致,而且成绩最好的学生往往被北大和清华两所领头高校“过滤”一遍,其他高校并非毫无怨言。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联考是一个高考改革的方向,两所学校的退出也说明目前联考发挥作用比较有限。他认为现在的联考本身对学生的评价质量也不高,他主张联考跟高考脱钩。(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