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3次高考进大学 上市公司董事长自比蜗牛(3)
前两次高考落榜后,俞敏洪想考第三次。这样的想法当时一般的农村家庭可能都不会接受,毕竟,考一次就要花一年,太耽误时间了。没想到,父亲同意了,说咱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上大学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现在你自
前两次高考落榜后,俞敏洪想考第三次。这样的想法当时一般的农村家庭可能都不会接受,毕竟,考一次就要花一年,太耽误时间了。没想到,父亲同意了,说咱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上大学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现在你自己想学,就再给你一年的时间。不仅如此,母亲还同意他可以不干农活儿,全心全意地复习。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头顶着各种头衔,身兼着各种职务,但俞敏洪还是最喜欢被人称为“俞老师”。俞老师常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按照俞敏洪的理解,教育的内在精神就是激发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渴望。真就是求真知,真求知;善就是顽强人格,积极的价值观,以及对众生的宽容。美在于什么?在于内心的喜悦,在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俞敏洪看来,在审美世界徜徉,剥开日常琐碎,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烂掉的皮内是美丽的心。我们应该将这份美感和审美能力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有一次,俞敏洪带着当时9岁的女儿,在海边上,看着月亮从海上升起。9岁的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但是她看着月亮从海中冉冉升起,整整一个小时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俞敏洪跟她说,咱们回去吧,海边有点凉了。她说,不,爸爸,我还想看月亮再进一步升到天空上去。
“什么感觉?对自然美的感觉,和对美的敬畏的感觉,我们的孩子的心灵就应该有这样的感觉。”但令俞敏洪遗憾的是,现在能够领悟到这些的老师似乎并不多。
“试问我们有多少老师,曾经带着学生看朝阳东升、夕阳西落,或是晚上欣赏满天繁星,沐浴如水月光?恐怕不多,甚至没有。”俞敏洪担心,没有这些对真善美的追求,孩子们就没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没有了在面对世界上紧张的竞争中,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能力。
尽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纠错能力,但俞敏洪认为,这个纠错是要有代价的,它可能暂缓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也可能会带来某种社会动荡,有的时候,纠错的代价是一个人付不起的。所以,所有的老师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