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民间建议“取消高考户籍限制”(2)

时间:2011-11-16 16:5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是争取公平教育权还是恶意抢夺城市教育资源? 连日来,家长们提出的上述方案和专家们的力挺,在网上引起激烈讨论。 网友奚旭初10月31日便在四川新闻网上发表时评《异地高考方案:不屈不挠的“炮轰”终将轰开坚冰》

  是争取公平教育权还是恶意抢夺城市教育资源?

  连日来,家长们提出的上述方案和专家们的力挺,在网上引起激烈讨论。

  网友奚旭初10月31日便在四川新闻网上发表时评《异地高考方案:不屈不挠的“炮轰”终将轰开坚冰》。

  他说: “异地高考”不只是高考资格的计较,其间蕴含的人文层面的觉醒与追求无疑更有深远的意义……日益高涨的“异地高考”之呼,其实质是反映了社会对按照和谐社会理念调整利益格局的追求。”

  熊伟10月30日在微博上表达了对这一方案的支持后,一周多来,这条微博已被转发1.5万余次,评论截至昨晚达9997条。

  很多网友在表示支持的同时,不少网友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强烈反对。熊伟粗略统计,仅11月9日一天,就有数百条反对意见。

  网友“白家庄东里50号加油站”:外地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北京的接纳能力,连水都快喝不上了,对外地人的限制是北京持续发展的需要,过度竞争只会导致恶性竞争,受损的是所有人。

  很多反对的网友并不讳言,他们是京沪等一线城市的“原住民”。

  他们争论说:“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的提案,实质是非本地人士恶意抢占本地原本就很紧张的教育资源,是一种过分要求。

  对此,熊伟反驳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对于随迁子女来说,他们的家长长期生活在这些城市,在这里工作、消费和纳税。同样是纳税人,他们在同样为城市工作和付出时,就有充分理由要求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4

  “异地高考”须构建利益新格局

  熊伟表示,解决所在城市日益增加的教育资源紧张问题,也并非单纯地将“包袱”甩给地方政府。国家财政也要大力增加对城市“新移民”教育和社会福利的财政投入,对地方政府予以支持。

  “随迁子女输入地参加高考”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利益问题,还是利益之争。

  问题的实质是一线大城市不愿意让利,不愿意让本市户籍孩子的高考名额让给中小城市,或者乡村的孩子。

  这个利益争夺最剧烈的应该是北大、清华等全国著名的高校。众所周知,一线大城市本地户籍的考生,考入重点高校具有人为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是不公平的。

  熊伟认为,全国重点高校的招生名额,应该根据全国各省市参加高考的人数、按固定的合理比例来平均分配。而像西藏、新疆、内蒙等地区,向他们可以予以照顾倾斜。

  这样一来,允许“新移民”子女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考生名额是增加了,但录取名额也会按比例相应增加,这就不会产生“新移民”考生抢占本地户籍考生名额的矛盾。

  5

  “异地高考”实施会否引发新的“高考移民热”?

  不少网友还担心,如果允许没有户籍的随迁子女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是否会引发新的“高考移民热”,从而导致新的不公?

  熊伟分析说,这个问题也是可以杜绝的。因为允许随迁子女在所在城市高考,并不是说允许全国各地考生都无条件地到大城市高考。

  家长和学者们的建议很清楚:

  首先,这些考生要在所在城市持续就读4~6年,拥有4~6年不间断学籍。

  第二点,这些考生家长应在所在城市持续工作、生活1~4年以上,并具有合法有效的工作和收入证明,如劳动合同、单位工作证明、工资发放依据、纳税证明、社保证明,租房合同(或房产证)、水电费收据等。

  这两条限制条件,基本能将企图投机取巧、钻法律空子、为高考而移民大城市的人阻挡在外了。

  同时,这些条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不断堵塞漏洞,只要坚持一个原则:保证城市的“新移民”和所有纳税人公平享有受教育和高考的权利。

  6

  争取“异地高考”,家长们还在路上

  熊伟表示,他和很多学者都认为,家长们的这些诉求,是“曙光在前”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