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人大法学院录取11岁新生被质疑暗箱操作

时间:2011-10-21 17: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9月9日,11岁云南新生许某被录取到人民大学法学院,但有帖子称此事是“用钱开路钻国家自主招生的空子”。人民大学虽否认指控,却仍未透露此次招生的详实细节,引来质疑一片。《半岛晨报》注意到,“令人忧虑的是,

9月9日,11岁云南新生许某被录取到人民大学法学院,但有帖子称此事是“用钱开路钻国家自主招生的空子”。人民大学虽否认指控,却仍未透露此次招生的详实细节,引来质疑一片。《半岛晨报》注意到,“令人忧虑的是,人民大学采取的回应方法,普遍存在于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其他高校。从2003年我国高校开始尝试自主招生以来,教育部就曾要求相关高校公示考生信息,可是相关高校的自主招生信息公示工作,却十分薄弱。”

本周,据滇京两地媒体的广泛报道,9月9日,11岁云南新生许某被录取到人民大学法学院,成为该校十年来最年轻生源。但仅凭这些,许某可能还不会引来大量围观并一夜成名。

一则“举报帖”使这个“神童”形象蒙上了阴霾。《暗箱下的“云南2011高考天才”》的帖子中,发帖者以许某的老师身份爆料,称许某的成绩并不算好,但却因为许某的父亲是一家烟草公司董事长,资助人民大学数百万元,被录取是“用钱开路钻国家自主招生的空子”。

当“富二代”遇到“自主招生”,公众很难不质疑其中的公平性和透明性。“神童”可喜,却怕暗箱操作的“神童”。

11岁“神童”什么来头?

人民大学次日通过《新京报》回应,该校招生办负责人否认帖子指控,校董名单中无许某的父亲,许某由云南省教育厅推荐,虽然年龄很小,但无论综合自主招生过程中的笔试成绩、面试表现,还有自主招生委员会的评价,均达到了自主招生的标准。《南方都市报》补充了人民大学宣传部人士表态,“招收许某这样年龄小的学生,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首次探索。”

本地媒体跟进调查,给出的成长记录显示“家境殷实哥姐都是高才生”、“许某的确聪明过人,学习成绩出色”、“父亲弃集体教育,采用老师单独授课方式”,“高考成绩也没问题”。而许某父亲的形象则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发家致富,热衷慈善事业,同时又很低调,经常资助贫困学生和家庭……”。

云南省招考院院长昨日对媒体表示,招考院之前并没有关注过许某这个考生,风波起后,招考院对许某各科高考成绩进行了逐科复查,没有问题,高考阅卷也不可能存在分数误判的可能。而许某父亲所在公司的副总称“未给人民大学捐款百万”(9月15日《广州日报》)。对发帖人的身份,许某的指导教师称“90%的可能是一名被辞退的老师写的,其动机就是为了报复”。发帖人的态度也发生180度大转折,称帖子捕风捉影、穿凿附会,对许某家“公开道歉并反省”。

人民大学怎么录取的?

《新闻晚报》发表教育学者、时评人熊丙奇文章称,“人民大学不能以按自主招生程序对其进行了笔试、面试考察,面试专家给予很高评价,‘招收许某这样年龄小的法学专业学生今年也是第一次尝试’云云,就打发舆论质疑。只有拿出详实的材料,表明学校的评价是公正、客观的,才会打消由此引出的学校与其父母进行权钱交易的揣测。这些信息,对这名考生来说不是隐私,是关系到自主招生是否公平、公正的重要材料,也是可以还其清白的重要证据。”人民大学的教授张鸣也在微博表达了类似看法,“人大今年特招了一个11岁的烟草大亨的儿子,网上质疑里面有权钱交易。有没有?如果特招考试过程不公开透明,无法释疑。”

《黑龙江晨报》将此事放到了“普通人前进的路径被各种钱权交易和寻租所拥塞”的背景下讨论,11岁富家才子被名校录取所引发的公众焦虑,再次叩问公平政策。不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必要去妖魔化那些生于权贵之家的孩子,殷实家境不意味着骄奢淫逸,不一定就是另一个‘高衙内’,刻苦自励不靠祖宗的‘富孩子’也不在少数。”

专家意见不敌政策

对许某本人,众多媒体报道的“还原”之下疑义已有所渐弱。不过,对于其就读法学专业,仍有法学领域人士提出异议。(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