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校招生的四声“叹息”(2)
今年的三本录取过程中,有家长反映,录取过程中就不断接到自称是高校招办人员的电话,所以真的接到三本院校招办电话时,第一反应便是遇到招生骗子了,没好言语,有的家长稍有犹豫,孩子的档案便以“本人申请”为由
今年的三本录取过程中,有家长反映,录取过程中就不断接到自称是高校招办人员的电话,所以真的接到三本院校招办电话时,第一反应便是遇到招生骗子了,没好言语,有的家长稍有犹豫,孩子的档案便以“本人申请”为由被退回,一些未能及时接听电话的考生也被退档。对此,有考生家长不解,“填报了志愿,就是一种契约了,为何还要打电话来求证?”该家长说,“电话求证”的做法是在保护高校的利益,考生家长没接到电话,或是表示要考虑,就被退了档,“这样的责任不应该让处于弱势的考生和家长们承担,总之这是不严肃的做法。”
【三叹】
“高职高专(二)已成“鸡肋”?
现象:四批(二)征集志愿四年增十余倍
18日,第四批高职高专(二)征集志愿,公布的计划数较往年激增:40余所省内院校征集志愿1.2万余人,300余省外院校征集志愿达4000余人。四批(二)征集志愿计划逐年迅速攀升,2007年为1000余人,2008年为2000余人,2009年达到5000余人,2010年增至8000余人。
据称,在我省组织考生集中填报志愿时,大量四批(二)分数段内的考生没有填报志愿。有的院校甚至抱怨,报考志愿的考生人数还不及招生计划数的“零头”,也都使得今年有大量的征集志愿计划。高职高专(二)魅力大减已是不争的事实。
反思:
四批(二)征集志愿计划逐年大幅增加,反映了一个新的动向,那就是不少相对低分考生放弃高职高专,在考生眼中,四批(二)的“性价比”在减弱。我省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张才生称,大量上线考生放弃填报四批(二)志愿,深层原因是人们对优质高教资源需求矛盾的增加。
采访中,有考生家长和高职高专院校表示,我省的高考生源数在逐年减少,但四批(二)的划线与全国部分省份相比,还是比较高的。这就引发了尴尬:分数过了线的不想去读,想读的分数却未达到。据介绍,我省2005年实行了四批(二)的低划线,批次线达到200分(文理均为一条线),但2007年至2009年,这一“大学的最低门槛”每年抬升10分,去年开始这一门槛又略有下降。
采访中,部分颇感生源危机的四批(二)院校表示,希望四批(二)能够实行宽划线,以留足生源。不过,有招考人士表示,靠大幅度减低批次线的做法,虽然短期内有利于院校顺利完成招生计划,但会进一步加剧高职高专院校与其他院校的差距,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得院校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所以,高职高专院校还是应清醒地看到,院校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其自身,如何走特色发展之路、迎合社会需求来培养技术人才也许是高职发展的突破口。
【四叹】
“志愿悲剧”何时不再发生
案例:糊涂考生填出“空志愿”
——高招提前批次的录取快要结束时,按理应该被录取的艺术类考生小邹,却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她和父亲来到省招办现场咨询点。咨询的结果令他们意外:小邹的高考志愿是空白的,上面没有填报任何学校!再仔细回忆,小邹的志愿填报由她一人在家里独立完成,“可能是我没有确认保存,填了志愿我就去旅游了……”尽管小邹最终被高职高专录取,但想到“空志愿”还是令她追悔。
——“姑娘被一所独立学院的艺术系录取了,她不想去读,学校也不退档了……”近日,考生家长谭女士逢人便抱怨,她的孩子是艺术考生,文化和专业成绩均过了本科线。孩子想得比较清楚:家中经济条件不好,不能填报独立学院,于是放弃填报艺本(三)和艺术高职高专,直接填报第四批高职高专。但在向老师征求意见时,老师却极力建议她填满,以增加录取机会,于是学生照做了。意料之中,考生被一所独立院校录取读专科,面对这一结果,学生和家长欲哭无泪——学校录取结束了,无法退档;不读吧,又无法参加补录,只有再复读了。
反思:
在两次志愿填报前,省招办都曾提醒考生:在网上填报志愿后要注意保存信息、重新检查和安全退出;考生不要将自己的密码告诉他人,更不要请他人代填代改志愿;因考生本人保管密码不妥、不按程序和规定操作、委托他人代填代改造成志愿信息错误、遗漏或被他人修改的,由考生本人承担后果。(注:本报亦多次提醒)可叹的是,部分考生和家长并没有在意这些提醒,于是酿成大错。来年,招生部门、高中学校能否再想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重视、有效地填报网上志愿?毕竟上述的教训是惨痛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