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为何难再出“贵子” 城乡落差揪人心(3)
记者采访了数十位农村来的大学生,“教育不公”成为他们普遍的观点,与城里孩子相比,在接受教育方面,农村孩子遭遇起点不公到过程不公,最终的结果更加不公。 今年高考前,一份来自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几
记者采访了数十位农村来的大学生,“教育不公”成为他们普遍的观点,与城里孩子相比,在接受教育方面,农村孩子遭遇起点不公到过程不公,最终的结果更加不公。
今年高考前,一份来自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几位学生的调查显示,2010级清华大学学生中,农村生源占总数的17%,而在当年的高考中,考生中有62%的农村学生。
8月21日,中国农业大学(微博)迎来3057名2011级本科新生。该校名字也在次日登上各大媒体的版面——今年农村户籍新生不到三成,这一比例创下2002年以来的新低。人们惊呼:农业大学变脸“城市大学”,更遑论其他重点大学?
而“出身越底层,上好学校越难”的趋势,不仅席卷全国,而且正在向中学蔓延。2011年河南省62名被直接保送到清华和北大的学生中,没有一人来自县级或乡镇高中。高校的名额向城市,特别是向一些超级中学集中的趋势开始加剧,而这些学校难觅农村孩子的身影。
有学者指出,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动力的教育,却在制造着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这是何等尴尬的事。在大学扩招、教育资源增加后的今天,更大比例的寒门子弟却没了高考这一向上流动之路,由此可能导致阶层板结、贫穷的代际传递,产生更大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鸿沟。
“我们农村的孩子,从起点就就输了。”在北京体验了两个月的蓝辉这样总结。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