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资源难平均 “寒门”更难出“贵子”(图)(3)
留守孩子已经成为农村的一大社会现象。而在青春萌动的岁月里,孩子们最需要的是父母亲的引导。 三输输在培养眼光、决心上。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是个尚文的村落,虽然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但历来有节衣缩食、举债供孩子
留守孩子已经成为农村的一大社会现象。而在青春萌动的岁月里,孩子们最需要的是父母亲的引导。
三输输在培养眼光、决心上。丰城市梅林镇梅林村是个尚文的村落,虽然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但历来有节衣缩食、举债供孩子读书的传统,但近年来,这一风气在悄然改变。一位村民说,上世纪80年代,村里考上大学的能到省外的国有企业去,上世纪90年代,能到省里的政府部门,2003年之前,就只能到县里、乡里,而这些年,考上大学毕业后还不一样去打工。同是打工,读完初中就去,省了上大学的读书费还多赚了几年钱。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能被超级中学调剂费挡在校门外的农村孩子毕竟还是小部分,但出得起钱而不愿出钱的农村家庭却呈上升趋势。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所抬头。一些孩子家长已经失去了靠读书改变孩子命运的决心。
均衡教育 让公平的阳光普照
名牌大学的农村孩子越来越少,引发了人们对“寒门难出贵子”的思考。
江西财大招生处处长曹文利说,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有所谓的名高中,名初中,名小学,甚至名幼儿园。而这其中,城乡差距的鸿沟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扩大。在这场资源的博弈中,寒门家庭基本上没有一点话语权。依靠这一条龙的优质教育资源,中等资质的有条件孩子完全能取得上等资质寒门学子在一般条件教育下的考试成就。论分录取,有条件家庭孩子是赢家。
要拆除这种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篱笆,唯有坚定实施教育均衡化战略,从软硬件条件全面均衡各个阶段的学校,特别是消除城乡差距。高招工作也可适当倾斜,向支持民族地区一样,向农村特困户、低保户进行政策倾斜。
有教育专家尖锐指出,目前的超级中学已经衍生成了应试教育的畸形怪胎,一些高中教育产业化的苗头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及时关注与引导。别让产业之下,加剧教育资源占有的贫富分化。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