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把握8月最后升学机会:征求志愿和注册入学

时间:2011-07-27 13:52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N本报记者 叶琦  7月26日—7月30日18时,是今年我省文史、理工类考生填报“专科提前批”志愿的规定时间,而8月1日—8月7日18时,考生可填报“高职高专批”志愿。在此期间,所有未被本科高校录取的考生均可登录

  N本报记者 叶琦

  7月26日—7月30日18时,是今年我省文史、理工类考生填报“专科提前批”志愿的规定时间,而8月1日—8月7日18时,考生可填报“高职高专批”志愿。在此期间,所有未被本科高校录取的考生均可登录福建招考在线网站(http://www.fjzs.com.cn/)填报大专院校。今年高招录取将在8月份安排两次高职专科批征求志愿,一次是8月16日8时至18时止,一次是8月18日8时至18时止。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专科录取结束后,省内还有10所院校试行“注册入学”,提醒考生家长要把握好8月最后的升学机会。

  据了解,高招专科志愿填报的对象包括:达到今年福建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即理工类220分以上,文史类325分以上,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当然,在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下50分以内的考生也有填报的价值,因为经征求志愿录取后,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生源确实不足的大专院校,省高招办可在线下20分以内从高分到低分投档(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专科提前批按照先第一志愿、后参考志愿的顺序),由学校择优录取。民办高职高专学校如生源仍然不足,可适当继续降分,但最低不得超过线下50分。而今年首次试行的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招收对象为理工类140分以上,文史类245分以上的考生。

  【今年形势】

  专科批计划占半壁江山

  今年普通高招专科批录取仍分为两个批次,即专科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批,但专科提前批暂不实行平行志愿,高职高专批的常规志愿和补充录取志愿实行平行志愿,“高职单招”也实行平行志愿。专科院校招生历来在高招中占有“半壁江山”,也就是说,每年有一半的考生必须选择专科院校。今年专科招生计划首次突破12万,达到123776人。

  今年我省普通高考考生为267197人(含“高职单招”考生),比去年减少25483人,除去本科批录取的11.6万多人,还有约10万名线上考生要角逐上大专的机会。可以预知的是,今年我省普通高招录取率比往年大大提高,在这种形势下上大学不难,但要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好学校,仍然要重视志愿填报技巧,避免高分低就。

  【报考建议】提前批仍然是梯度志愿

  从《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招考生志愿卡》来看,今年我省“高职高专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可填报A、B、C、D、E、F六所平行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可填报六个专业和愿否在本院校专业间调剂的调剂栏。但是“专科提前批”仍然实行往年的梯度志愿投档录取设有一个第一志愿院校和五个有顺序排列的参考志愿院校,每所院校设有六个专业志愿和愿否在本院校专业间调剂的调剂栏。由,于专科两个批次投档模式不同,考生填报志愿的策略也应有所区分:

  策略1.专科提前批——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在专科提前批中,第一志愿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近年来我省实行梯度志愿的投档情况来看,通过首轮投档(即第一志愿)录取即能完成招生任务的院校约占70%甚至更”高的比例,尤其是这些办学条件好、生源好的老牌高职院校,无须进行参考志愿录取即早早完成招生计划。其中,一些本科院校举办的高职学院最低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本二线。这也给填报专科提前批志愿的考生一个提醒:第一志愿务必要踩准。

  参考志愿20分一档拉开梯度

  其次,在填报专科提前批志愿时,要特别注意参考志愿的有效性。在专科提前批进行招生的院校包括:公安(司法)类、师范类、航海类、软件高职类等。建议学校志愿的梯度以20分左右为一档拉开,不要把热门院校或是本科院校的专科计划当作参考志愿。例如:宁德师范学院招收的师范类计划,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工程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等本科高校招收的软件高职类计划。从历年专科批录取情况来看,这些院校向来是专科批的热门,建议考生尽量不要将这些学校填报为参考志愿。(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