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牛班”这样带班
他带出了两个市文科状元 人物:马辉,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1)班班主任 今年高考,班里出了一个厦门市文科状元,作为班主任的马辉并不意外,用他的话说,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全班56名学生中,除了一个市文科状元,其
他带出了两个市文科状元
人物:马辉,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1)班班主任
今年高考,班里出了一个厦门市文科状元,作为班主任的马辉并不意外,用他的话说,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全班56名学生中,除了一个市文科状元,其他学生的成绩也都非常优秀,其中被保送至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的同学就有27名。其实,马辉带的班在2008年就已经出过一名厦门市文科状元。这几年,马辉一直致力于高中教学,他的体会是:在学校提供的良好大环境中,状元是可以培养的。
班主任是一服“协调剂”
对于 “班主任”,马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核心,所以他就必须担负起这个 ‘核心’的责任,起到协调各科任老师的作用。”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马辉坚决制止科任老师占用学生时间为自己学科加班加点的行为,这一规定,他也以身作则,身为数学老师,马辉从不向学生强调数学有多重要。“高考四大科,综合学科效益最大,所以我一直鼓励学生加强综合学科的复习。”
在对各学科进行协调的时候,马辉会细致到关注每学科老师布置的作业,而班上每位科任老师也都非常配合他的管理。“因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劲就都能往一处使。”
不仅是教学,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班上的老师和同学也经常交流,但马辉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必须是若即若离的关系,两者之间有距离是必须的”。因为“离得近,能加强双方的心理沟通,但离得太近,老师的期望就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带来负面压力,这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单科突进,缺乏全盘考虑,所以离得‘相对’远,才有助于教学”。状元源自良好的大环境
“好苗子必须在好环境里才能成长起来。”自己带的班级培养出了两名市文科状元,是偶然还是必然?这也促使马辉一直在思考。马辉说,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太过于专注个体,而忽视了大环境的建设。一个状元的产生必然要有好的大环境,即好的班集体,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在大力加强班级学习环境的营造。
“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班集体上,然后在这个集体里物色小团体,再观察拔尖的苗子。这样做至少保证我们打的是集体仗,取得的是整个集体的最大效益。”
对于学生,马辉从不“厚此薄彼”。对于 “冲状元的好苗子”,他也只是在一旁远距离地观察,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可以关注你,但绝不纠缠你”,因为他要让全班同学都坚信,他们都在状元的“面”内,只要向“圆心”进发,每个人都有成为状元的可能。状元必然产生在良好的班集体里,而良好的班集体的进步离不开有序、良好的竞争环境。成绩波动才能暴露问题
在班级管理上,班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高二刚分班时,马辉将班训定为“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这就是成功”。他要告诉学生,选择了文科,就是选择了坐冷板凳,就需要不厌其烦地重复做枯燥的事,就要精益求精。到了高三,班训被改成了“价值、信心、热忱”,马辉说,价值产生信心,信心产生热忱,有了热忱才能改变世界。
“到了高三,同学们的目标都已经确定,那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信心。心态决定成败,高考考的是非智力因素,考的是心态,所以我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都保持最好的心态。”高三,每个学生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所以马辉从不做无谓的动员,除了假期前那场动员,在他看来必不可少甚至至关重要:“在假期来临前让学生知道如何抢占制高点,在假期里挪出时间找到突破口提高综合学科的成绩。”
而对于期间学生成绩的波动,马辉则认为是正常的,甚至是必要的,因为“只有波动才能暴露出问题,才能加以修正。所以高考前的波动有时是件好事。”
他 学生口里的“保升大帝”
人物:林贵福,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2)班班主任
今年高考成绩一放榜,学生们交出的“答卷”让班主任林贵福喜上眉梢:全班54名学生,6位同学被北京大学预录取,2位同学被清华大学预录取,1位同学被浙江大学预录取,2位同学保送至北京外国语大学,6位同学保送上海外国语大学,5位同学保送对外经贸大学,2位同学保送中山大学……另外,还有5位同学被国外名牌大学录取。(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