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拒高考学子: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的未来(2)
虽然有时候也会考个“稀里哗啦”,但小李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小李还告诉记者,在入学之前,同学和家长都知道来这里只能拿到南科大的文凭,“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关
虽然有时候也会考个“稀里哗啦”,但小李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小李还告诉记者,在入学之前,同学和家长都知道来这里只能拿到南科大的文凭,“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关键是能学到真本事,我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的未来。如果因为没有文凭无法在科研这条道路上走下去,那我还可以做个高科技领域里的企业家,或去社会领域做NGO,甚至可以到你们报社去做评论员啊!”
在公开信里,小李称他和同学是“小白鼠”,是怀着一颗“实验”的心态来到南科大的。
能给我们4年时间吗?
由于学业紧张,来到南科大这几个月,小李很少到校外去。在埋头学习的同时,他也一直关注着学校的发展。
他告诉记者,在发表这封公开信之前,学校已经开过两次会议,通知他们参加今年的高考,校方还告诉他们,考试只是走个形式,只要在考卷上签个名,哪怕得零分都行,对同学们不会有任何影响,他们仍然是南科大的学生。校方还强调说,参加高考,对学校的发展和同学们的未来都有好处。
考虑了很久,5月30日,小李把他早已写好的这封公开信放在了自己的博客上。
“从表面上来看,参加高考可能对我们是好事,有可能因此获得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南科大自己打自己一个耳光,而且很响,会严重损害学校的公信力。”谈到写这封公开信的初衷,小李说,他并不是想给学校、校长添麻烦,而是觉得在这个时候,应该有这样的声音出现。
“南科大一开始就打出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口号,这也是学校的特色和努力方向,更是45名同学共同的价值观。而现在,让我们参加高考的要求,无疑是把南科大拉回到高考的体制内去。”在文章中,小李写道。
“我写这封信的目的不是对抗,更不是反对高考制度,而是一种对话的姿态,是在恳求,希望教育部门能把改革的门缝开得大一点,给我们4年的时间,让我们用成绩来证明,看南科大在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上能不能取得突破。”
公开信发表以后,有网友质疑说,如果南科大的学生连高考都不敢参加,还有什么能力做出更大成绩呢?对此,小李也坦言,在南科大这几个月的学习,让他们早已适应了用项目的方式完成学业,高中的一些知识都已经忘掉,也确实没法去考了。
公开信发表后,有媒体解读说,这是南科大学生的集体声音。“其实不是,这就是我一个人的思考。”小李告诉记者,虽然校方通知参加高考,但同学们大多表示不会参加校方安排的考试。
“高考前,正赶上端午节放假,很多同学都回家去了,不知道7号考试时,有多少同学能回来,即使回来了,考试的当天还有微积分课要上,要是缺了一节课,得花很大力气才能补回来。”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一个学生参加了高考。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坦言,学校确实接到了行政部门下发的文件,他虽据理力争,但无法阻止,也不能让学校出面抵制,只能让学生自己选择。为了回避,这一段时间他甚至都不在学校里。
对于学生发表的公开信,朱清时说,他最受鼓舞的就是这点,他没想到学生能想得那么清楚、透彻,那么有勇气。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南科大改革最大的风险在于蜕变成一所传统学校。在其办学过程中,应该警惕的是所有曾经发生在传统公办大学的落后做法再一次被强加到南科大身上。
《新华每日电讯》的一则评论认为,位于深圳的南科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深圳特区改革。深圳特区改革的成功正在于没有遵循一些旧制度、旧规则,打破了坛坛罐罐,探索出了真正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制度、新法规。相对于当年深圳的改革,南科大教改只是“小巫”,风险小得多,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南科大只是其中一所,以中国之大,为何容不下一块小小的教改“实验田”?为何不能放手让南科大闯一闯、试一试?(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