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作文陷“重题门” 考试院连夜调查(2)
昨晚21时左右,微博上关于作文题“重题”的情况又被多位网友证实。 网友“AndrewLee”质疑说:“高考试题要求独立命题,试问在完全封闭且只有教材为参考的情况下怎么会出现一模一样的题目?……”在人人网上,作文
昨晚21时左右,微博上关于作文题“重题”的情况又被多位网友证实。
网友“AndrewLee”质疑说:“高考试题要求独立命题,试问在完全封闭且只有教材为参考的情况下怎么会出现一模一样的题目?……”在人人网上,作文大赛的原文档被不停转载,有网友表示:“这个作文我初中时候写过,不只我写过,我们班同学都写过,这是老师布置的,崩溃,竟然在上海高考作文中蹦出来了……生不逢时呀!”
见过的题未必能做好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委会副主任、上海评委会主任姚建庭告诉记者,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题目出现在高考中也不是第一次,去年上海高考郑板桥的材料作文,就与他们此前作文题类似。此前还出现过他们的作文题直接出现在外省市的高考试卷上。“不过作文同题确实没什么。”
此外,记者了解到,昨日数学试卷中也有题目是考生之前接触过的。不过,业内人士透露,部分高考题以前做过也属正常,而且有些题看似做过,未必一样,像这样的题目考生反而更容易失分,因为容易被惯性“迷惑”。
专家释疑:为何两道题目如此相似
对于重题,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委会副主任、上海评委会主任姚建庭表示:题目确实重了,但这纯属偶然。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是一项覆盖全国的公益公文大赛,主办单位为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办公室、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等;已连续举办六届。
姚建庭介绍,作文大赛的命题有着严格的程序:先是评审会向20多个赛区公开征集作文题,此后,评委会四名专家从征集上来的200多个题目中严格筛选、修改,最后公布40多个题目,由参赛选手自行选择1道题目写作。他就是评委会命题专家之一。
“我们的题目绝不抄袭,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等都有。命题面非常广,也抓主旋律,比如亲情、师恩、友情、人生得失、生命价值、中华民族现状及将来等等。”姚建庭说,这样的覆盖面便于参赛者思考。
既然如此,那是高考命题专家“摆乌龙”吗?或者说,作文大赛命题专家就是高考命题专家?
对于这点,姚建庭直接予以否认。“如果是同一个人,反而要回避,不允许出同样的题。”“而且我们四个人,三个是南京的,就我一个是上海的,我以前倒是参与过高考语文的命题,所以知道,高考命题老师也是突然通知的,有大学教授也有中学老师。准备的时间并不太长,而且他们要求要避开区县出过的题。一般情况,是老师出了很多题,最后定一道题。”姚建庭说,更大的可能,是命题组老师没有留意到作文大赛出过类似的题,最后撞题了。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曾经参与过高考作文的命题工作,据介绍,高考作文有专门的命题组,一般有五六个专家参与,作文命题时会参阅大量的参考书,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在前两年作文题上做到有变化,且不能变化太大,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导向性正确,二是要有区分度,初步会选出数十个题目,然后再优中选优,最后由招考部门审批,通过后就成为了高考作文题。黄玉峰老师认为,高考作文题会尽量避开一些社会上已公开出现的话题,但是完全避免也不太可能,现在资讯这么发达,题目有部分重合是一种巧合,考生和家长们不需要太担心出现不公平,毕竟影响不大,因为见过的考题未必就写得很好,不过黄玉峰老师也坦言,出现这样高度的重合,在历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中的确少见。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相关人员也表示,上海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出自王元化写于1987年的一篇文章《“一切都不会白白过去”》(收于《思辨录》),不是来源于恒源祥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征稿的材料,而且题目并不完全相同,恒源祥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征稿的材料有两段,上海高考作文只有一段,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巧合,社会对于考题的正面评价还是主流。(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